肥厚型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

肥厚型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

ID:15908821

大小:1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6

肥厚型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_第1页
肥厚型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_第2页
肥厚型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_第3页
肥厚型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_第4页
肥厚型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肥厚型心肌患者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肥厚性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特检科心电图室江茜翁润英虞彩霞任艳云【摘要】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HCMHypertropicCardiomyopathy)的心电图特征性方法25例超声心动图已经证实为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统计其心电图的典型与非典型表现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100%,主要表现P波时限增宽、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超声心动图为心肌肥厚,厚度17mm-36mm(平均20.18mm),多为室间隔肥厚伴心尖部、左前侧壁、左后壁不同部位混合肥厚,多数伴左房扩大。结论:心电图特征对诊断HCM具有重要价值.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中的许多异常指标

2、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可提高本病诊断率,尤其对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很有必要。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肥厚型心肌病(HCM)目前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并不少见,但该病起病缓慢、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改变,往往不能早期发现,易造成误诊,该病心电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且早于超声心动图的改变,能为早期诊断HCM提供重要的线索,心超等影像学检查则是临床诊断HCM的主要手段。现将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7月诊断为HCM的资料比较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肥

3、厚性心肌病患者25例,肥厚性梗阻型4例,肥厚性非梗阻型21例。男21例、女4例,年龄7~83岁,平均46.88±18.72岁,病史首次发现至30余年不等。4例为本院健康体检是发现的,其他为心悸、胸闷胸痛、乏力、劳力性呼吸困难、晕厥就诊,除外高血压、糖尿病、风心病、先心病和瓣膜病等引起的心肌肥厚,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显影良好,血流正常,无狭窄现象。1.2方法 心电图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采用美国伯迪克公司的Burdick1500心电图检查仪描记。常规作12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作V7~V9和V3R~V5R导联,并对各导联波形进行分析。心电图异常诊断标准[1.2]如

4、左房扩大:P波增宽有切迹或双峰,时限>0.11秒、峰距>0.04秒。R波电压、ST-T改变等诊断均参照文献1、2中的诊断标准。心律失常不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不作特别记录。5超声心动图采用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TTE)检查,使用GE公司产Vivi-7型超声心动描记仪,探头频率分别为3~5MHz,检查内容包括M型及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检查。常规左心室长轴、心尖四腔、大动脉短轴、胸骨上窝等切面扫查,肥厚性心肌病标准采用[3]:心室舒张末期肥厚部分心肌壁绝对厚度≥15mm和/或左心室同期厚度比值≥1,根据肥厚的结果将HCM分为Ⅰ型:室间隔中上部肥厚型,最常见;Ⅱ型:心尖肥厚

5、型;Ⅲ型:左心室前、侧璧肥厚型;Ⅳ型:左心室后壁肥厚型;Ⅴ型:均匀肥厚型;Ⅵ右室肥厚型。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25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00%。窦性心律23例、心房颤动2例、伴预激综合征1例。(1)P波切迹、双峰时限增宽(0.11~0.14秒)17例(68%);(2)R波电压增高23例(92%),23例胸导联电压均增高(2.5~6.3mV),伴肢体导联电压增高的5例;(3)ST段异常改变的21例(84%),呈水平型

6、或下垂型下移(0.05-0;40mV)者19例(90%),V2~V6导联ST段弓背抬高伴T波(+-)者2例(9%);T波异常25例(100%),T波呈倒置、(-+)双向、(+-)双向或低平,17例T波深倒置,其中巨大倒置T波9例,8例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最大倒置T波1.8mV见于V4导联;(4)异常Q波2例(8%),表现为多导联的窄而深的Q波。2.225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均有肥厚,厚度17mm-36mm(平均20.18mm),伴心尖部肥厚的8例(32%)、伴左心室前、侧壁肥厚的10例(40%)、伴左心室后壁肥厚的5例(20%)、伴心室壁弥漫性(均匀)肥厚的2

7、例(8%),左房内径≥40mm的23例(92%)。不同部位心肌肥厚的心电图特点见表1。表1.不同部位心肌肥厚的心电图特点5类型NP波异常R波异常ST段压低ST段抬高T波深倒置异Q波251723192172室间隔伴心尖部肥厚8388080室间隔伴左前侧壁肥厚10588262室间隔伴左后壁肥厚5254030室间隔伴弥漫性肥厚2120000图1.患者男,36岁。活动后胸闷、气急11年,加重6个月入院。临床诊断: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窦性心律,率80次/min,P波宽大,时限0.16s,PtfV1>-0.04m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