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

ID:15906304

大小:17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6

上传者:U-3183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_第1页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_第2页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_第3页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_第4页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也谈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陆明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310000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情境导入的研究意义和当前存在的困惑,在课堂实践中归纳了好玩游戏导入、趣味故事导入、生活实际导入、设置悬念导入、实践操作导入五个重要的课堂情境导入方式。关键词: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原则,能力提升1.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现状与意义1.1课堂情境导入的定义 情境导入中的“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色彩的气氛和生活场景.“导”是引导,“入”是进入学习.“导入”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引导,使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1.2课堂情境导入中存在的问题1.2.1情境花哨,内容失真教师对于情境导入的重要性已有足够的认识,但每个教师理解的角度不同,对导入功能的认识片面,形成了“低效导入”甚至“无效导入”.比如有的教师以为情境设计越“花”越好,置课堂教学任务于不顾,搞“兴趣中心”、形式主义.有的教师以为追求生活化的引入就可以失真,导致学生觉得别扭、茫然,有数学脱离实际之感.例如,以下是杭州市2011年市级公开课《三角形的外角和》中某位教师的设计的课堂导入:在《泉水叮咚》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青蛙蹦蹦在水中嬉戏,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美丽画面。【它给同学们带来了春天的清新气息。大家在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走进了美妙数学的殿堂】师:画面中的青蛙游得可真快呀!我好羡慕它,我们就叫它“蹦蹦”吧!(伴随着两声“呱呱”叫,青蛙“蹦蹦”跳向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师:看来“蹦蹦”跳累了,它跳到岸上休息去啦!师:这个水池很象一个三角形嘛。(惊喜语气,画出三角形)那么“蹦蹦”所在位置的这个角是三角形的什么位置呢?学生:外面学生:右边……师:同学们说的不是和确切,“蹦蹦”所在位置的这个角是三角形的外角。 这位教师尽管在设计上花了比较大的心思,但由于其设计的情境导入可以说对于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外角这一知识点没什么帮助,特别是老师的的这个提问“蹦蹦所在位置的这个角是三角形的什么位置呢”是不合适的,不能引导学生学生回答出三角形外角这个概念,位置和角是不同的两个概念。1.2.2情境冗长,浪费时间某些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的时候,许多教师希望能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眼球,希望在课堂中体现创新意识,于是花大力气设计情境导入,使导入所占时间过多,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上课节奏,得不偿失.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图像》,有一位老师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导入:先让学生在组内讲述,然后再请个别同学在全班讲述,这样的导入用了十分钟之多。应该说用这一故事导入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的设计费时过多,失去了以创设情境导入的目的。1.2.3情境落后,脱离现实在最近的一次有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研活动中,笔者听到了这一则例子。师:你知道师傅采用什么方法来确定房梁是否保持水平呢?生:学生思考。学生1:用水平尺。学生2:用量角器。学生3:师傅眼睛估计。……师:教师肯定以上学生回答,同时指出学生3凭估计来判断,不科学。现在有这样一种方法,不知道这根房梁能否保持水平?如图,房梁上放一把三角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顶点A挂一条铅垂线,使线经过三角尺斜边的中点O。我们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就能解决这类问题。这个导入可以说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90后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房梁,铅垂线这些东西,所以这样的引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老教材上好的东西我们要继承,但是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挑选。1.3课堂情境导入中教师的困惑 许多教师存在这样的困惑,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导入在课堂实践上经常没有成功达到预设目标.有的时候确实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但是当把新课知识抛出来时,却发现学生还是一头雾水.甚至有的时候教师认为情境设计的很巧妙,自我感觉很好,却发现学生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创设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导入,什么样的情境导入是有效的呢?2.有效情境导入的特点张奠宙先生说过,数学教师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会教育形态。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为引入新课服务,必须立足于统观课堂教学,围绕把学生注意力高强度集中于新课内容,以便于新知识传授,使整个教学环节达到紧凑自然,环环相扣的平稳过渡这一中心目的.以下是笔者总结的教师创设情境导入的几个原则。2.1针对性情境导入要针对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等做到有的放矢.2.2趣味性,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好玩,真正的喜欢数学.2.3实效性老师在设计课堂情境引入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和技能,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的为数学教学服务,提高实效性.2.4继承性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应当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处理好新授课和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尽量保持一脉相承,切记不要今天这样一说,明天那样一说,这样学生很容易搞混淆。2.5科学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白创设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数学本来就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刻意去创设情境,一些伪情境是无助于学生学习的。3.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合理的导入能明显地改进、优化课堂教学.首先,教学效果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相关,不同的做法对内容、对象、教师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其次,方法的有效性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益上,相同的方法施加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效益.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设计时应整体考虑,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导入.3.1以好玩游戏导入如浙教版九年级下册《2.1简单事件的概率》中,概率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笔者经过思考,可以在课堂导入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五局三胜制,游戏时同学们信心高涨,都觉得自己会对赢.五局结束后,找到班里的五局都获胜的同学发表获奖感言,学生沾沾自喜的回答:“运气比较好!”班级里传出笑声,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再问失败的同学:“你想赢回来吗?怎样才能赢回来?”学生会高兴地回答:“继续游戏,我就有机会赢回来了!”问:“你怎么知道有机会赢回来?”这样就很自然把游戏中学生的情绪迁移到探究事件发生的概率上来.这样就利于学生的理解,并能激起学习兴趣.3.2以趣味故事导入如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7准确数与近似数》,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历史课上,林老师讲到:“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小A突然举手“老师,你说错了,早在三年前我的小学老师就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那么到现在应该有5003年的历史了!”讲到这里,同学们哄堂大笑,笔者问:同学们为什么发笑呀?大家七嘴八舌的回答,很多同学说不上理由,就是觉得不对.于是教师就说,等学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回答刚才的问题了,顺理成章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3.3以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导入如浙教版七年级上册《1.4绝对值》中,教师创设一下情境,分级引入1.情景一:小明和小刚约好星期六去书店O处购买书籍,两人买完后坐出租车回家,小明坐出租车向东行驶了10公里到达家A处,小刚坐出租车向西行驶了10公里到达家B处。规定向东为正,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A、B两点的位置,则他们的家与书店O的距离分别是多少?他们两人共行驶了多少路程?情景二:小明回到家后准备去C酒店参加小磊的生日聚会。但他不知道C酒店在哪,于是打电话给小磊询问,小磊告知他,C酒店就和书店O在同一条马路的同侧,距离书店4公里处。思考:小明能准确找到C酒店吗?为什么?情景三:小明出门后发现不能找到C酒店,于是再次询问小磊后知道C酒店在书店的东边4公里处,请问小明家A与酒店C距离多少? 2.在数轴上表示-10和10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和的点呢?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无需考虑数的正负性质,比如:在计算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中,与出租车行驶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数,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设计意图:情境层层深入,利用数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方面的不同层度的了解绝对值的基本含义。又如浙教版八年级上册《7.4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先复习一下我们行程类问题的三个常见的基本模型。可以类比是一次函数的三个偏旁:“横”,“提”,“捺”。O路程s时间tBAA图1图2图3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首先学生清清楚楚的会说这三个基本模型的实际意义,然后可以编制如下的看图说话练习,让学生尝试。图1表示图2表示图3表示图4表示图5表示这样的引入即吸引学生,又简单明了,不会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3.4以设置悬念导入以上我们谈的大多是新授课的导入,那么初三的复习课要不要创设情境导入呢。许多老师喜欢带着学生回顾知识,用很多零碎的问题让学生一问一答的式的回答。例如在二次函数复习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复习。定义:形如y=(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一般式:.顶点式.两根式:.可惜上面这样“捣碎磨细”的知识回顾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走马观花,导致了我们数学复习课中常见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倒” 的现象,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很难再充满激情去探索,再发现,这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如初三的复习课中,我以刘谦春晚的魔术作为引入语,引出我们数学中也有很多魔术。给出下面两幅图案。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案,有什么特点?生:这两幅图案是四个图形的两种不同拼法。师:那他们的面积相同吗?生:那肯定相同。师:请同学们算一下。生:奇怪了,第一幅图面积是169,第二幅图面积是168.怎么会不一样呢?正当学生一筹莫展时。教师适当点拨。师:我们来观察这两个三角形,它们相似吗?出示两个直角三角形2118135生:不相似,我明白了梯形和直角三角形拼不出图二的那个大三角形。师:你能用其他方法证明吗。生:可以用三角函数。生:可以建立坐标系,用一次函数说明……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唤起了学生再探索的欲望,如果我们的复习课都能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那么我们的复习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3.5以操作实践导入如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中,教师创设以下操作情境师:大家看,这是两块一模一样的三角板,他们是……生:(脱口而出)全等三角形!师:今天我们就把这两位主人公摆一摆,用它们来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师:你们不信?看!老师这么一拼,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如图1)。哪位仔细观察的同学来说一说,刚才老师是怎么拼的?生:老师,你刚才把三角板先翻了个面,然后移动了一下。师:噢,能干的,再想想,其他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生:我看到老师是先把其中一个三角板翻转了一下,然后沿着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向右移动了一点。师:你们有没有其它拼法学生展示拼法传统的课堂,教师采用让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一些基本的图形,思考一些典型的例题,操练大强度的练习”的教学模式。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用符号表征知识。而学生在小学阶段所积累的,只是一种静态、单一的动作表征。一旦碰到了初中几何的“实践操作和动态”等动作表征类问题,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教师在本节课堂中,搭建多元平台,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教师让学生在“全等三角形拼图”的平台中,“观察拼法、说出拼法、动手实践拼法、反思拼法、总结拼法、理论指导拼法”等多元化表征方式反复交替,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指导实践,实现认识过程中的二次飞跃。4.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思考与感悟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笔者越来越意识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一节课,同样的时间,不同的教师能带给学生不同的成果。专研教材,学习他人教学成果,进行课堂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反思后修改设计,再实践…… 如此循环,使笔者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能做到合理处理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呈现生动精彩数学课堂.总之,在数学课堂的情境导入中,形式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只要能遵循情境导入的原则,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参考文献:[1]王杰航.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2]廖雪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J].湖南教育,2009.[3]张景斌.中学数学教学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4.[4]程振响,王一军.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陆明,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于杭州大成实验学校。致力于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的研究与利用》、《数学双语整合LCY模式》发表于数学核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另有论文《提升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课堂有效性》发表于《数学学习与研究》。研究课题《基于问题驱动的两种课堂教学模式》获得杭州市普教教研课题立项。联系方式手机13819156962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北干一苑92幢2单元401邮箱luming0235@163.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