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探讨

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探讨

ID:15897447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6

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探讨_第1页
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探讨_第2页
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探讨_第3页
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探讨_第4页
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探讨摘要: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危机,预计未来的三十年,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因此研究如何应对老龄化危机,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挖掘“老龄人口红利”,建立有利于实现“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有重要意义。把养老保障体系分为制度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两大部分,分别阐述了各自如何完善发展的对策。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红利”;养老保障体系;制度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服务社会化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050-021问题的提出由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民

2、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因此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2010年9月10日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针对我国目前的老龄化危机,学术界出现了关于“人口红利”是否即将消失,我国是否将要达到刘易斯拐点的争论,虽然观点不一,但是争论的焦点不在于人口红利是否会消失,而是何时消失。

3、也就是说,我国目前依靠劳动力充足供给创造的人口红利总有一天会消失。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谋划刘易斯拐点到达以后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为顺应这一要求,学界提出了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的观点,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提出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在即,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快向生产率驱动型转变。之后又有人提出了“老龄人口红利”“老年人口红利”,如穆光宗提出老年人并非社会的负担,认为中国应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延长老年人口红利的收获期。杨燕绥、李学芳在《“创造”老龄人口红利》中指出老龄人口的就业能力、纳税能力、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组成的经济贡献率就是“老龄人

4、口红利”。为了使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挖掘“老龄人口红利”的要求,本文试图对养老保障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现阶段养老保障体系的措施。2“养老保障体系”概念界定本文所指“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制度化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指世界银行提出的养老保障的“五支柱”。是由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主体共同承担或分别承担责任,当个人年老时提供养老金或对生活困难的老人给予经济救助的制度安排,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老年人口的经济安全。第二是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指依照“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民关注”的思路,构建“政府指导、政策扶持、社

5、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它的发展思路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这两个部分很好地把制度性的经济援助和非制度性的养老服务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使得养老保障体系更为全面。3建立有利于实现“老龄人口红利”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3.1完善制度化的养老保障体系方面(1)建立完善的“五支柱”养老保障模式。从“三支柱”到“五支柱”,基本囊括了所有的养老金供给主体。由以前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到“政府救助+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家庭成员之间的

6、保障”;“五支柱”包括了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个人储蓄、社会救济、家庭互助等保障形态。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大大提高个人应对养老风险的能力,使个人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在基础养老金之外,大力发展企业年金、鼓励个人储蓄。由于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形成的资金规模相当大,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推动经济发展。(2)基金筹集模式的选择。由于现收现付制度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给各国财政支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基金积累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弊端,比如缺乏互助共济性,完全没有收入再分配功能。我国采取的是这两种模式的综合体,即部分积累模式,一部分资金进入统筹账户,用于社会

7、统筹,体现互助共济性;另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体现激励性。可以说,部分积累模式是目前既能应对人口老龄化,又能保证社会公平的制度安排。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统一。(3)基金给付模式的选择。随着基金筹集模式的改变,基金给付模式也随之变化。目前的改革趋势是由受益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转变。受益确定制一般对应于现收现付制度,体现了较强的公平性;缴费确定制一般对应于基金积累制,更加注重效率。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保障引入更多的激励机制是很多国家共同的选择,这有利于发挥个人和市场的作用,强调个人责任,实际上也是挖掘人口红利的一种方式。(4)适当提高退休年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