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密度》教案

苏科版《密度》教案

ID:15870875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6

苏科版《密度》教案_第1页
苏科版《密度》教案_第2页
苏科版《密度》教案_第3页
苏科版《密度》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科版《密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密度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丁玉祥[设计意图]本节是教材的第6章第3节,也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简单现象”相比,是力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2、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密度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

3、节课主要通过“科学探究→建构概念→实验操作→实际应用”的主要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4、;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l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确定依据是:密度知识比较抽象,依据“标准”要求,它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材中承上启下,是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性、前提性知识,而且它在一个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突破策略

5、: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l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4确定依据是: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较弱,利用比值法定义密度比较抽象,尽管学生经历过“应用“比值”定义速度概念”,但把数学中“比例”应用于密度,理解“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有些困难。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6、[教具和学具]学具: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所配实验器材为:一架天平(砝码),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塑料块(或木块)和铁块(塑料块和铁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一只量筒,盛水的烧杯,系了细线的小石块。教具:投影仪(投影片)、三只分别装有水、酒精和醋的相同的小瓶、表面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各一只。[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引入新课激趣引学(7分钟)1、创设问题情境:三只瓶分别装有水、酒精和醋,如何区分?2、出示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如何区分?(肯定学生的多种方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机引出本节内容)。

7、联系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寻求其中的奥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二、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2分钟设计四个问题作为线索来组织、指导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哪几个物理量?用什么仪器测量?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3、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通过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过程: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明确需测的量及相互间的分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解决P9的三个问题)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

8、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等。1、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家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