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巧用体态语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用体态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摘要:体态语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近年来,我在英语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情境,注意挖掘教材中可用体态语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态语;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体态语同口语一样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不可缺少的工具。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要取得教学的高效率,作为一个英语教师不仅要注意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还要特别注意科学、合理、艺术地运用体态语。教师在教学中有效
2、地利用体态语,对准确恰当地表达教学内容,渲染情感气氛等都有语言不能替代的作用。 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体态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利用神态语,组织课堂教学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是指面部表情。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面部表情的运用中,特别要提出的
3、是微笑和眼神的运用。 1.用微笑树立孩子自信。微笑是一个教师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反映,如果经常用在学生身上,也会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每当上课铃响,就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areyou?Nicetomeetyou.”每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也要微笑着给以鼓励,如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Good!”“Youareright.”然后点头致谢:“Thankyouverymuch.”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也应用微笑给学生以理解与期待。总之,要把微笑带进课
4、堂,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当然,我们要微笑并非拒绝严肃。严厉、严肃有时也有必要,但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最终我们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的确重要,但却无须板着脸孔来实施。 2.用眼睛传递师生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因此,目光是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知道眼神不仅能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有关情感,而且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多样化的眼神影响学生,增强感染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艺术而科学地运用好眼神,对于辅助教学语言,提高
5、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二、利用手势语,表达命令,直观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比较短,词汇量不够大,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而且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与交流空间,2所以教师用一连串的英语来解释一个单词或词组,学生不但听不懂,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体态语言。而在用动作表示语意的过程中,手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象形、指示、表情、达意等多种功能,是体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手势应做得舒展自如,手的动作使用合理,如手心向外,左右轻轻摇摆表示“Hello!”“Hi!”手心向下压表示“Sitdown!”手放在胸前介绍自己:
6、I'm…这些内容可以用简单的动作来表示。但更多的内容既要靠教师的动作,还要有入境的情景,学生才能理解。如教授“MayIcomein?”时,我走到门口敲了几下门,然后一边用手指向教室里面,一边说:“MayIcomein?”80%的学生猜到了这句话的意思。又如,在教授句型“Igetupatsixo'clock”的时候,刚开始他们不明白“getup”是什么意思,在经过提醒“inthemorning”之后,学生们就猜:哦,老师在早上六点钟刷牙或老师在早上六点钟洗脸。针对这一反应,我就坐在凳子上,做着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的动作。如此教学,效果甚好。学生马上就心知肚明了。接着我问他
7、们:“Whendoyougetup?”回答就顺利多了。此时的BodyLanguage为教师避免在英语课堂上运用母语进行讲解起了很好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当然,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使用体态语的频率,避免造成学生眼花缭乱,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而恰当地用好非语言交流手段,突出“哑语”的作用,达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