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81884
大小:2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2
《《诗五首》语文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五首》语文导学案语导学案(83) 年级:初二学科:语主备:赵光冲审核: 题:《饮酒》《行路难》型:新授时间: 2009-6-2 时安排1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前自学: 1、知识链接:作者及背景。 陶渊明,著名诗人,一名,字,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中称“”(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其青年时曾任过小官,后罢官,归隐林,从此不复出仕。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
2、,世称田园诗人。本册我们学过他的《》。 李白(701-762),字,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诗人,世人称他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 《饮酒》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
3、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的强大精神力量。 2、给加点字注音: 东篱金樽珍馐投箸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在人境②问君何能尔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玉盘珍馐直万钱⑤停杯投箸不能食 ⑥喧 ⑦君:⑧心远地自偏⑨辨: 堂自学: (一)诵读《饮酒》然后分析解决一下问题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1、全诗有两个层次,划分出并概括其大意。 ⑴第一层 ⑵第二层 2、第一层中前两句用的表达方式是写作方法是引出了疑问 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修辞手法是。一问一答写出了作者 既然生活在人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3、第二层中这句话是实写,写的是自然。这句话是虚写, 流露出的精神。这就达到了合一的境界。 写景的句子是,写了飞鸟晨出夕还的情景。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包含的深刻含义是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在结构上的作用。 本诗的主旨是(二)阅读《行路难》 1、找出诗中
5、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通通 2、前四句写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金樽、玉盘——极言清酒、珍馐——极言斗十千、直万钱——极言 ⑴然而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反应如何?(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⑵“”“”“”“”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心情。 ⑶找出运用细节描写的句子, 3阅读中间四句: ⑴“冰塞川”“雪满”象征了。“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的信心。 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
6、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唱出了诗人的心声。 ⑶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 合作研讨: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展示交流:展示堂自学的答案,交流合作研讨的内容。 检测延伸: 1、根据要求写出《饮酒》中诗原句。 (1)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 2根据要求写出《行路难》诗原句。 (1)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默写: ⑴诗中借优美的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⑵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4、选择题 ⑴、对陶渊明的《饮
8、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2、对本诗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