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68603
大小:7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5
《文本解读诗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本解读第一讲:思维的革命:诗与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一、寻找“快”感:想像力与张力1、数字的取巧与地名的堆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在神经上奔跑“两岸猿声啼不住”——飞驰的速度会制造错觉。或许,只有几只猿和几声猿的哀鸣,但,一叶小舟轻快地穿行于峡谷中,却给了诗人奇异的感受。当此声尚萦绕在耳而彼声又已传来时,小舟早已飞过万重山了。古人所谓“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体验,正是这种感觉的重现,细腻,敏感
2、,充满着人类自我精神对外在物象的改造。二、直接、明确与简单:早期的艺术思维方式在《诗经》的时代,诗人的思维远没有如此细腻。赋、比、兴被称作“诗之所用”,显然是早期诗歌基本的表现技巧。“赋”强调的是清晰与条理,“比”与“兴”强调的是简单的类比,体现着人类早期思维方式的特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荑(tí):茅草的嫩芽。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长而丰满。瓠犀(hùxi):瓠瓜的子,洁白整齐。螓(qín)蝉的一种,广额。概念与知识点:起兴起
3、兴,又叫“兴”,按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使感情的表达显得委婉曲折一些,很多民歌至今仍保留有这样的表现手法。思维程式:主体与物象是一种对立关系,诗人站在自然万物之外,认真辨认它们的特征,寻找物与物之间的相似处,然后用精确的话语进行传达,最终完成一次诗的思维过程。艺术效果:横向逻辑关系直接明确,既不敢造逻辑的反,又无法革语言的命,干干净净的清晰感,是以牺牲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暗示性和多义性为代价换来的。概念与知识点:
4、多义多义,也称“复义”,指的是一个表述或语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最早由美国批评家威尔奈特提出,英美新批评则非常强调抉发诗歌语言的丰厚蕴意。“诗以涵虚两意见妙”,指的正是诗歌语言的多义性。例如元稹《遣悲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其中“长开眼”即具有双重蕴意。从先秦到六朝,诗歌创作往往在客观外物和主观理念之间建立起简单的对应关系,缺少一种以我观物的主观包融,诗歌也因此缺少一种深远空灵的境界。三、对想像力的误读1、另类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昔我往矣,
5、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能在客观物象之外,笼罩个体的主观色彩,读来令人神驰。但是,当时的人却用最简单的方式解读它们。动辄将诗与历史人物、重大事件比附,充斥着道德的说教。《蒹葭》被理解成“国家待礼而后兴”,《关雎》则是“美后妃之德”。2、陶渊明的意义。陶渊明在他那个时代,并不为人所重。钟嵘的《诗品》将他列入中品,《文心雕龙》竟然不曾提及他。陶诗的春天是姗姗来迟的,自唐以降,他在诗歌史上的影响才日益显露。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qi),癯(qu)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
6、皆莫及也。(苏轼)一个不可能诞生在旧时代的诗歌理念:要在话语之外留存更多属于读者的主观空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四、顿悟:禅宗认知世界的方式1、精神气候。任何一种美学标准的兴起,都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唐以前,诗美标准的确立,与主张有序和理性的先秦两汉儒学有密切关系。那么,新的诗美标准的诞生,又有着怎样的“精神气候”呢?2、社会思潮。魏晋时期,有三股社会思潮,挑战儒学的传统地位,影响着当时的诗歌创作的走向。①玄学。崇尚虚空清高。②老庄。崇尚自然无为。③禅宗。崇尚灵性顿悟。3、顿悟与
7、渐悟。唐高宗年间,禅宗认知世界的方式发生重大的变革。(见资料)7唯心主义在哲学上的失败,不表明它在艺术世界仍旧荒诞,恰恰相反,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随我用,合我晦明,艺术正是凭藉着这样一种彻底冲破理性藩篱的思维方式,才摆脱了早期的那种思维方式,催生出一种新的诗歌美学标准。天地可谓大矣,而不能置虚空之外。虚空可谓大矣,而不能置吾心之外。故以心观物,物无大小。(紫柏禅师)在惠能看来,外部世界不过是本心的产物,只要直指本心,便可顿悟成佛。(见资料)“以心观物”,是指非理性的直觉体验,在这样的观照中,物与我泯灭了彼此
8、的界限,自然可以用小我之心去笼罩大千世界了。五、言有尽而意无穷:新的诗歌美学标准1、诗人主观感受的神奇力量。听觉可变为视觉,如“间关莺语花底滑”;视觉忽转成听觉,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少可以写成多,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有反倒不如无,如“此时无声胜有声”;虚演变而为实,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动反变而成静,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时光可以倒转,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概念与知识点:“通感”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