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701980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5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江师范学院教案课题:《荷塘月色》指导教师:刘千秋徐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专业:语文教育学班级:2007级6班姓名:夏雪学号:200701000482009年11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美景,能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掌握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从中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理解本文借
2、景抒情的手法。2.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片段的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难点: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达到主客体在情感上的统一与共鸣。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2.写采莲旧俗的作用。 教学方法:(以下方法可结合使用)1.情境教学法2.诵读法3.讨论法4.提问法5.讲解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上节课,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朱自清的生平简介,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
3、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有《匆匆》、《春》、《背影》。(很好)。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一开始作者的心情是不宁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回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里,开篇点题,交代了作者夜游荷塘的缘由,突出了作者心里淡淡的哀愁,也为全文奠定了哀愁的基调。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步履一同走进那美丽的荷塘,去感受作者心境的变化,体会名篇中的经典。二、整体感知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31页,看到第四自然段。那么现在,我先范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体会文章的语言,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
4、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从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第二,他具体写了荷塘的哪些景色?一会儿我将请大家来谈谈。(朗诵完)请同学讨论,回答问题。(板书:荷叶、荷花、荷香、荷波)现在,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品味美文,享受经典。通过品味这一段诗化的语言,一起去体会朱自清由哀愁转为淡淡的喜悦之情。三、具体研习1.鉴赏描写荷叶的语句,重点研习叠词。提问:首先引入我们眼帘的是?(曲曲折折的荷塘)还有什么呢?(田田的叶子)这里是叠词的使用,那么大家再从整段来看,作者还在哪些地方使用了叠词呢?(学生不必单独回答:层层、亭亭、粒粒、缕缕、密密、脉
5、脉)(板书)很好!大家找的又准又好。这段大量的使用了叠词,“曲曲折折、田田的”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作者看到的荷塘是曲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说明了荷塘十分的广,而“田田”?又说明什么呢?古乐府《江南曲》中也曾写道“莲叶何田田”的诗句,说明荷叶是密密地挨着,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的特点。很显然,层层的叶子,一层一层地交错着,说明了荷叶出水很高。大家再自己体会后面的几个叠词,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荷塘,这样的荷叶,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到,但却如身临其境般,这就说明了什么?(叠词的使用,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另
6、外,从节奏上看,节奏明朗,如跳跃的音符。从语气上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2.鉴赏描写荷花的语句,重点研习修辞。李白有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敦颐笔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么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写的荷花的呢?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从哪里看出是拟人?(袅娜、羞涩)(同时板书)从哪里看出是比喻?(明珠、星星、美人)(同时板书)。这里的袅娜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姿态?(盛开着的)那么,羞涩呢?(含苞待放的姿态)。这里的袅娜把荷花如女子般的柔美、妩媚、婀娜多姿,
7、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羞涩一词,十分形象而生动地将含苞待放的荷花那种娇羞、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有如白居易笔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韵。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的这个比喻句,它有何特点?(一个本体,三个喻体)。三个喻体是不是从一个角度来写的呢?(不是)说她像明珠,是因为月光下的荷花,仿佛也被镀上一层柔润的白光。说它像星星,放眼望去,在月光下闪烁不定。说她像美人,又将它那纯洁、美丽、粉嫩、娇羞再次呈现。请大家注意,不只一个喻体去说明和描述本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我们称之为博喻。它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接下来,作者又写到
8、什么呢?(荷香)他是如何写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是由什么感受到的?(嗅觉)歌声是由什么感受到的?(听觉)。它们之间有何相似点?(渺茫的,若有若无的)这里作者将不可触摸的香味,比作可感的音乐,形成了由嗅觉到听觉的感觉转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通感。(出示PPT)讲解通感的概念及如何运用。例子: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