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丛046 可亲的天主

神丛046 可亲的天主

ID:15621563

大小:4.85 MB

页数:159页

时间:2018-08-04

神丛046 可亲的天主_第1页
神丛046 可亲的天主_第2页
神丛046 可亲的天主_第3页
神丛046 可亲的天主_第4页
神丛046 可亲的天主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丛046 可亲的天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世儒非不口口言天,而實則以天為高遠,耳目不接;若西士言天,直以為毛裡之相屬,呼吸喘息之相通,此于警省人世,最為親切。絮句克《西學十誡初解>>(1624)目錄Vll序言:十七世紀的中國神學生x致謝第一部分:嚴議及《帝天考》3第一章嚴誤1.1嚴誤的生平1.2嚴誤的作品15第二章《帝天考》2.1不同的版本2.2題目2.3日期2.4文章的編排2.5版本,于與版本L不同之處27第三章《帝天考》原文3.1(引文表〉3.2(附愚論)57第四章內容分析4.1(附愚論)中的天主觀.4.1.1來源:釋經學的討論4.1.2天主的屬性:中國古經中的證明4.1.3

2、天主與人:歷史性的論證4.1.4無始、聖三、創造:經文進路4.1.5天與天主:文學進路lY可親的天主4.2嚴護與宋儒釋經的分別4.2.1替代4.2.2刪略4.2.3更改4.3小結第二部分:經典中的『帝』與『天』77第五章:方法論5.1一些有關正文的問題5.2天和人83第六章:((尚書》6.1數字的分析6.2天人關係6.3被動的天6.4「天明」與「天畏」6.5結論的第七章:<<詩經》7.1數字的分析7.2天λ關係7.3被動的天7.4「天明」與「天畏」7.5結論111第八章:<<論語》8.1數字的分析8.2天人關係8.3結論目錄v117第九章:<<孟

3、子》9.1數字的分析9.2天人關係9.3結論125第十章:經典與《帝天考》10.1中國的天神10.2有力的天主133第十一章:可親的天主1l.l相同之處1l.2不同之處11.3論述天主的話語11.4總結全文143參考書目文獻類西文資料中文資料序-o十七世紀的中圓神學生我們所研究的對象,是基督宗教信仰的「神」之中文名稱。筆者並不是要作一包羅萬有的討論,而是以一個清初中國基督徒的著作為起點,集中討論「上帝」、「天」、「天主」幾個稱號,並根據這些觀念作基本的神學反省。鑑於我們在此所討論的作者及其著作,對大家來說頗為陌生,所以讓我們首先以介紹的方式,從今

4、天所謂本位化過程(theprocessofinculturation)的觀點,點出十七世紀(明末清初)神學生們的地位。大體來說,天主教神學在本(廿)世紀經歷了不少重要的變革,例如神學家重新發現了聖經在神學上的地位;在教父神學的研究中亦有嶄新的洞見;更開始與當代的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及其他學科交談。雖然這些向度在過去並非不存在,但在本世紀卻戲劇化地湧現,並使得大量創造性的思想及著作產生。近年來的另一個新趨勢,就是本位化神學的升起。我們可VIlVIIl可親的天主以視本位化為福音生活和它的信德,在某一特定文化中的具體呈現,而該文化的成員,不僅只以該文化

5、表達基督經驗(如此做只是單純的適應),且能使之成靈感、方向和統一的源頭,以轉變、再造該文化,帶來一新的創造,不僅足以充實此特定文化,同時也充實普世教會。任何本位化神學的努力都要接受多重對話的挑戰。首先是地方性基督徒團體的神學家要與他(她)所屬的團體的生活經驗產生對話;然後以這經驗為起點,與基督宗教的經典交談,因為這些經典以獨特的方式蘊含了天主的啟示;同時神學家亦要閱讀自己文化傳統的主要經典。另一方面,他(她)也要與當代已經與哲學科學、心理學.....進行交談的神學家對話,並要與他(她)自己文化中從事上述研究的工作者對話。若神學家能與教父的作品對談

6、,亦有助本位化,因為這些作品也是本位化神學的文集。「當進入另一個文化時,基督宗教的信仰及經驗該如何表達呢?J很多教父的作品也是針對這個問題,嘗試提出答案。教父神學以不同的方法用他們所屬的希臘、拉丁文化的語言來表達一種同樣的信仰經驗。在中國文化中,有關本位化的研究,不只可以研究教父的作品,亦可借助明末清初中國基督徒的著作進行。他們試圖回答同樣的問題:I當基督徒的信仰及經驗進入中國文化時,該如何表現出來呢?J中國基督徒嘗試以不同的方法,以他們當時的語言充分表達信仰經驗。他們所給的答案也許在今日已不適用,不僅中國文化在多方面有不少改變,基督宗教神學亦經

7、歷了多重變遷。然而,那時基督徒面對的基本問題在今日仍然存在,如「天主是誰?如何以中國的語言來表達天主的名號?耶穌基督為何不生在中國?罪是甚麼?如何能得到罪的寬有?J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答覆,對今日的本位化神學可能仍是大有助益的。序言十七世紀的中國神學生lX這些清初中國基督徒的作品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點。首先,它們都是由教友寫成,只有少數仍者是修道團體的成員,這些教友都是知識份子,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厚的認識,其中有些已通過國家的考試,有些正在預備考試中。再者,他們都有參加信仰團體,因此可被稱為神學家,或起碼是神學生;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與教父並沒有太大的不

8、同,三者都是沒有受過正規神學訓練的教友神學家。由於筆者本身並非屬於中華文化,亦無意有系統地陳述一套本位化神學。本書嘗試著從清初一位名叫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