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浙江的铸钱

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浙江的铸钱

ID:15619131

大小:52.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8-04

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浙江的铸钱_第1页
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浙江的铸钱_第2页
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浙江的铸钱_第3页
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浙江的铸钱_第4页
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浙江的铸钱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浙江的铸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元末明初朱元璋在浙江的铸钱中通一元末明元朝末年.凭借农民起义争得天下的朱元璋,浙江成为他最早站稳脚跟的地区之一.大中通宝背浙钱,是朱元璋部下平定东南移师北上期间.在浙江铸造的纪地钱币.与朱元璋控制下的其他几个省份相比.浙江的铸钱相对比较丰富.但由于史书阙载,直到清前叶.大中背"浙"钱才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一,大中通宝背"浙"钱的着录与研究清初.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已出现于着录.清宗室永敬,别署益斋主人,于雍乾年间嘱人撰有《泉货备考》书稿.其《明大中通宝钱》一节记载:"旧谱镘皆有浙十,桂十,豫十,京十,济十,北平十字."这是目前见到最早

2、载有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的着录,但无图,文中还将"十浙","十豫"误记成"浙十"和"豫十"清乾隆年间,陈莱孝《历代钟官图经》抄本①,亦无图.卷之七《明正品?大中通宝》云:"大中大钱有背穿上列十字者.有上十下豫者,有小钱背上浙字者,又有京,浙,桂,济,鄂,豫,北平各种."可看出当时已有多种大中通宝背"浙"纪地钱闻世.山东省图书馆藏有乾隆年间着名钱币学家翁树培的《古泉汇考》手稿及王献唐抄本0.书中除引入陈莱孝《历代钟官图经》中的?屠燕治?按语外.还收录一些泉家考证资料.如"邱峻日:'大中通宝,此明太祖为吴王时未有明之国号且未改洪武号.先铸大中通宝钱,背有京,豫,

3、桂,浙并十字等样钱,有大小二种.翁树培从他人研究中发现,大中"十浙"钱还有大小样之分;根据钱币形制,尺寸和特征.作者又加上自己的按语.如"大中通宝,幕十(穿上)浙(穿下).培按此浙江省当十钱.""大中通宝,幕浙(穿上).培按此品有当五钱,径寸一分;有当三钱,径寸或九分强;有当二钱,有小平钱.面文如大定钱文之细软者."现存手稿有刘喜海(燕庭)的批校:手稿无图.刘燕庭《泉苑菁华》0,为道光十二年(1832年)图谱类稿本,未刊.内收有2傲大中通宝纪地钱藏品拓图,大多为稀世之珍.遗憾的是稿本中没有一枚是背"浙"钱.晚清藏泉家最关注的是稀觏之物.常见易得之钱,反而被疏忽

4、遗漏.在道光初年完成书稿的金锡鬯《晴嘏馆收藏古钱述记》,对收藏的大中通宝钱作了着录:"此钱予收五品.皆真书……又一当十钱,漫穿上十字穿下浙字.径一寸五分弱,重七钱二分.文质肉好轮廊精整."此书刘燕庭曾预书封面,并于道光十八年开雕.但全书在金锡鬯生前未及刊印.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才由上海中国书店按原手稿影印刊出.无图.初尚龄《吉金所见录》,道光初年刻印.书中录有大中通宝背"浙"钱3种.为当一,当三钱和背上"十"下"浙"的当十钱,面背均有图.为木刻本.盛大士《泉史》,道光十四年刻印.卷第十二刊有大中通宝背上"浙"小平,折二钱各一品;有木刻图.张崇懿《钱志新

5、编》,有道光十年刻本.后又有咸丰五年(1855年)增补重刻本,收录大中通宝当五,当三背"浙"钱,系木刻图.同治二年(1863年)成稿的王锡柴《货泉汇考》,稿中着录大中通宝背"浙"钱四种.附有原钱拓本,虽上墨过重,然而图像逼真.当一钱,"背上浙字";当三钱,"背上浙字";当五钱,"背上浙字";当十钱."背上十下浙".该书在61年后(1924年)才由中华书局用珂罗版影印刊出.戴熙《古泉丛话》,有同治十一年刻本.此书颇受泉界推崇,但对大中背"浙"钱只作附带介绍.日:"此钱有平钱,当二,三,五,十等,而背文有京,浙,桂,济,鄂,豫,北平.陈氏《图经》最备."书中对陈莱

6、孝的《历代钟官图经》颇为称道.张端木《钱录》有"大中通宝京钱幕有京字,浙江者浙字.福建者福字,河南者豫字,北平者穿上北平二字,广东者广字,广西者桂字,湖南者鄂字,山东者济字"一钱币博览2oo4g-~;4期总44期段.张端木最早将大中背"浙"钱中的"浙"字考定为浙江之"浙".该段文字在《古泉汇考》和《晴韵馆收藏古钱述记》中均被引录,但在嘉庆间沪城梅益徵抄本《钱录》中缺佚该段.自清以来.大中通宝背"浙"钱虽多次被着录,但基本上以手稿或传抄本传世,传播不广.在传抄过程中.缺漏现象也有发生.已刊的大多停留于木刻本,钱图难以毕真再现.综合以上因素,尽管大中背"浙"钱实物

7、并不少见.但研究工作在清代并未取得理想效果.这一状况影响到民国.丁福保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古钱大辞典》和民国二十九年出版的《历代古钱图说》两书,都对大中通宝五等背"浙"钱作了全面收录,书中以原钱拓片影印出版.但编着时,在缺乏旧谱图录又缺少原钱拓本的情况下.出现用大中背"桂二"之面图替代大中当二背"浙"钱之面,又借用大中背"五福"之面图替代大中当五背"浙"钱之面.成了书中一大缺憾.民国时期.对大中纪地钱研究比较深入的有二人:一是方若.民国十四年《言钱别录》出版,内有《明大中洪武钱背文考》和《大中洪武监文位置》两篇文章,首次对大中背"浙"钱的五等币值及"浙"字位置

8、作了全面论述.二是郑家相.收录于《古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