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

ID:15618785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4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_第1页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_第2页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5课桃花源记教学要点:二、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其诗以、《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三、读准字音夹岸豁然 俨然 衣着 阡陌 垂髫 要 邑人 间隔叹惋诣 刘子骥 语四、重点字词的解释:缘、为业、夹岸、英、鲜美、复、缤纷、穷、林尽水源、才通人、仿佛、舍、初、属、俨然、阡陌交通、交通、豁然、开朗、阡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问所从来、要、咸、问讯、云、先世、绝境、间隔、乃、无论、具言、叹惋、延、既、扶、向、志、郡、如此、

2、规、未果、遂、津五、重点句子的翻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5、自云先世避秦时知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六、古

3、今异义词:1、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不管(表条件的连词)3、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4、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5、鲜美:古:鲜艳美丽。今:味道好。6、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够。7、仿佛:古:隐隐约约。今:好像。七、通假字:要:通邀,邀请。八、一词多义:1、舍:便舍船(动词,放弃)屋舍俨然(名词,房舍)2、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3、志: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寻向所志(名词,标志;标记)4、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

4、人道也(向,对)5、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的)渔人甚异之(代词,代美景)桑竹之属(助词,的)具答之(代词,代他们)处处志之(调节音节,不译)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这件事)6、向:便扶向路(原先)寻向所志(原来的)7、村中闻有此人(听说,动词)一一为具言所闻(听到的事,名词)九、特殊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2、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问今是何世,乃不汉,无论魏晋。3、倒装句:不复出焉。(状语后置)问所从来。(宾语前置)十、修辞:借代:黄发垂髫。黄发,古时认为老人

5、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表征,这里代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代指儿童。“黄发垂髫”,以两种事物的特征来代这两种事物,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十一、成语: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来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豁然开朗:形容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也形容完全领悟。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十分冷落。津,渡口。怡然自乐(得):形容和悦而自得其乐。依然,和悦的样子。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景象。鸡犬相闻:鸡狗的叫声相互听得到,形容人烟稠密。十二、文章结构:(一)第一部分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

6、入口(二)第二部分写渔人在桃花源做客的经过。分两层:1、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2、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三)第三部分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组织材料,文章结构可简化为: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十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2、描写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便要还家

7、,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奇异景色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描写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幸福安定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十四、课文内容理解:1、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个社会?这是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通过描绘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压迫与剥削,追求幸福安

8、定生活的美好愿望。2、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再寻桃花源不得的结果,这个内容删掉好不好?文章最后一段的中心意思就是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隐喻桃花源是根本不存在的,是虚构的理想社会,暗示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在当时黑暗社会是不可能有的。删掉后结构就不严谨了。十五、拓展延伸:1、文中发现桃花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