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ID:15578944

大小:325.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8-04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_第1页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_第2页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_第3页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_第4页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宋散文选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小石城山记》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象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3、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描摹山水与抒情言志相结合。三、教学难点:作者对“造物者”的讨论的理解。四、教学课型:讲读课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回忆所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2、复习有关柳宗元的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著有《河东先生集》。与

2、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3、齐读课文,要学生注意正音和句子的停顿及语气。4、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大义,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课文,力争不读破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怀。5、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1)点出需要注意的字词读音垠(yín)睥睨(pìnì)梁?(lì)疏数(shuò)偃(yăn)仰(2)指名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注意:实词:径:一直。逾:越过。睥睨:城墙上的小墙,亦称女墙。梁?:栋梁。益奇而坚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其疏数偃仰: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虚词:“

3、以”的用法“投以小石”(4)提问:  ①此文与《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写了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大意正确即可。)②.文中所写的洞穴很深,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用原文回答。答案: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这是对课文中重点描写的理解,我们要注意作者的描写特点,并能进行分析。)③.此段文字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答案:第一条路写得简略,第二条路写得详细。④.举例说明这段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答案:记叙,例如:“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描写,例如:“

4、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6、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段。(1)点出需要注意的字词读音傥(tăng)(2)指名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注意:实词:怪:诧异。售:得到赏识。伎:技艺,美景。傥:或者。辱:屈辱,贬谪。(4)提问:在作者眼中到底有没有“造物者”呢?答案:没有,从“神者傥不宜如是。”一句,以及对“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这两种观点的不相信都可看出。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

5、什么样的“身世之慨”?答案:抒发了自己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7、文章主旨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8、文章特色⑴凝炼而生动的语言⑵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⑶將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9、小结10、作业:背诵全

6、文2.《黄州快哉亭记》【教材简析】1.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命名,苏辙作记。当时这三人都被贬了官,身处逆境,但都很达观。亭名很潇洒,文章很洒脱。2.文章主迹核有淳叭胧郑院频吹某そ隹煸胀ぃ幼判吹峭す劾赖目煲猓缓笞胍槁郏页鑫恼轮魈猓盒闹刑谷辉蛭尥豢臁?/SPAN>3.艺术特点:写景气势雄浑,视野开阔,种种自然景观,尽收笔底,又各具特色。议论则层层递进。先说“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后说“其中坦然”,“将何适而非快”;再申说亭子的主人张梦得胸襟旷达,不以贬官为患,而逍遥于山水之间,故“无所不快”。文章纵横开合,淋漓尽致

7、。前段寓情于景,夹带叙事;后段议论中带写景,借说理以抒怀。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大致翻译课文。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教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疏通字词文意,理清思路)一、导入并初步感知1.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2.作者:简单了解作者。苏辙,字

8、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