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与进展

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与进展

ID:1556832

大小:1.56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1-12

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与进展_第1页
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与进展_第2页
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与进展_第3页
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与进展_第4页
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与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与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研究与进展(StudyandAdvanceofClinicalAnatomyofOstiomeatalComplexinHuman)XX教授(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室)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比较困难,病变常常复发,不易彻底治愈,尤其对慢性、顽固性鼻窦炎患者。目前,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鼻内窥镜手术是本世纪鼻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近年来,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除广泛应用于鼻窦炎的治疗外,已开始向鼻神经外科和鼻、眼相关外科渗透(如视

2、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眶减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等。前言一、“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概念、组成及形态学特点窦口鼻道复合体(OsteomeatalComplex/Unit),它广泛开展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时,由Naumann(1965)首先提出的一个新的解剖学概念。此概念是指位于中鼻甲及与之相对的鼻腔外侧壁的狭小空间的解剖区域内,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邻近结构,包括中鼻道、中鼻甲及其基板、鼻丘、额隐窝、钩突、筛泡、半月裂、前组和后组筛窦、额窦和上颌窦自然开口等。该“复合体”解剖结构与鼻窦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同时又是

3、鼻—鼻窦内窥镜手术的进路和操作区域。故了解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正常解剖与变异,对于鼻窦炎的诊断、手术的选择和防止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等都有重要意义。(一)鼻丘又叫鼻堤,它位于鼻腔侧壁,中鼻甲前方。一旦感染发炎便阻碍额窦引流,发生额窦炎。在筛窦手术时,应开放它的气房,以便额隐窝引流。(二)钩突钩突已成为鼻科医师所熟悉的解剖结构。钩突的前上部在鼻丘后下方与筛骨连续,自前上向后下走行,后部附着于腭骨垂直板。钩突长19~22mm,高约4mm。前鼻孔至钩突的距离为45.81mm。钩突上缘与筛泡之间的间隙为半月裂,钩突参与构成筛漏斗内壁。钩突切

4、除术是内窥镜下筛窦切除术与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的第一步。(三)筛漏斗是沿半月裂向外延伸的三维空间。May把筛漏斗描述为一曲线状隐窝,其前内和前下界为钩突;后界为筛泡,内界为前端钩突和后端筛泡间的半月裂孔,经此筛漏斗与中鼻道沟通;外界为部分上颌窦内壁和眼眶的纸样板。上颌窦内口经筛漏斗通向鼻腔外侧壁开口的距离约0.2~1.1cm,平均0.8cm,实际上多数上颌窦腔与鼻腔之间是以通道形式存在,称“上颌窦鼻通道”(antronasalchannel),该道的鼻内开口平均高于眶底0.5cm,其上方便是眶内侧壁。通道两端的开口分别称为上颌窦内

5、口和鼻内开口。Myer认为筛漏斗的深度取决于钩突的高度,通常0.5~10mm,而国内有作者报道是2.5~16mm,筛漏斗的宽度为18.21mm.。筛漏斗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关键部位,筛漏斗与鼻窦炎症关系密切。曾有作者报道,鼻窦持续炎症和窦口阻塞是个相互作用和加重的过程。1986年,Stammberger指出,复发性鼻窦炎很可能是继发于窦口引流障碍或阻塞的结果。从而说明,窦口阻塞的解除是治疗慢性或复发性鼻窦炎的关键。(四)筛泡是整个筛窦气房中比较恒定存在的。筛泡前壁就是额隐窝的后壁。这个交界区是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关键部位,前鼻孔至筛泡

6、的距离49.02mm。筛泡的后界或多或少和中鼻甲基板相融合。(五)前筛窦是指位于中鼻甲基板前的筛窦,应包括鼻丘气房、泪气房、泡气房、漏斗气房和Haller氏气房等。为了安全地在此区域施窦手术,需注意窦气房(前筛窦的侧壁是纸样板,顶壁是筛板与眶顶之间的额骨)比较薄,以上两个解剖部位是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常见部位。(六)中鼻甲中鼻甲前部为垂直板呈前后位,悬挂在鼻腔顶,向上附着在筛顶与筛板交接处的颅底骨,垂直段上下长3cm,宽2cm。其后部向后延伸,横穿筛窦直至眶纸板,呈从前向后下倾斜的冠状位,称中鼻甲基板(底板),为前、后筛房的骨性

7、间隔,即为分隔前、后筛房的解剖标志,其尾部与前颅底无直接相连。前鼻孔至中鼻甲基板的平均距离59.4±0.16mm。在中鼻甲尾端上方有蝶腭孔,蝶腭动脉由此进入鼻腔。近年来由于鼻窦内窥镜的应用及对鼻窦解剖有了更多的了解,手术范围较广泛,效果也有显著改进,要求手术医师必须熟悉鼻窦的解剖。Kennedy指出,在手术时确定各个部位的解剖标志很重要,必须认清钩突、筛泡前壁、中鼻甲基板及蝶窦前壁的标志,尤其是中鼻甲基板,才能顺利手术,避免并发症。测量前鼻孔底部至中鼻甲基板的距离为5.94±0.16cm。一般认为筛泡后壁为中鼻甲基板,但有作者在

8、干尸骨上观察发现,在气化筛泡后壁与基板之间还有一狭长间隙,称为上半月裂。(七)上颌窦口其窦的自然开口多位于筛漏斗的筛泡中点之后,即92%位于筛漏斗中后部,距中鼻甲前端平均为1.3~1.5cm。其窦口在下鼻甲附着处上方,紧贴在眶壁之下,形成漏斗样,多呈为园形或肾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