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

ID:15504738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_第1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_第2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_第3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_第4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说课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南湖东园小学陶文迪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南湖东园小学的陶文迪。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对于第一学段数的运算,课标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考虑到数学教学的复杂性在于怎样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个体的学习需要,考虑到儿童个体认知发展反复循环的三个阶段(动作认知、图形认知、符号认

2、知)。本节课我想在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法意义并能列式解决的基础上,力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的模型,借助普通语言、动作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理解抽象的竖式,在帮助学生懂得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道理的同时,为进位的小“1”提供丰富的表象支撑,在感悟竖式简便快捷的同时,感悟数学(竖式)的严谨性。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的思考、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特色这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进位加法,它与不进位加法情景相同,竖式书写形式相同,不同的是出现了进位的情况。在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法意义并能列式解决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个位上的数相加

3、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道理。人教版教材百以内的加法主要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万以内的加法借助计数单位学习竖式。那么国内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又采用了怎样的模型呢?人教版和西师版教材:借助小棒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江苏版教材:同时利用小棒和计数器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北师大版教材:借助第纳斯(Dienes)木块、计数器。几个版本教材主要借助第纳斯(Dienes)木块、计数器、小棒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的算理。多种模型各有千秋,第纳斯(Dienes)木块、小棒主要体现了十和一之间的关系;计数器主要体现的是位值制;竖式则是较为抽象的数学模型(符号语言)

4、。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多种模型,并在学生借助模型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沟通学具操作与竖式表示的笔算之间的关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二、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模型对学生学习笔算的作用,我分两部分对学生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学习该内容前的分析。我出的测试题是35+47=?。分析结果时出现了以下四种情况:(1)多数学生至少能够用一种方法表示计算的过程。(2)一小部分学生竖式、图形均正确。(3)个别学生能借助图形语言修正自己的想法。(4)个别学生没有建立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学生学习这个只是半年后我有进行了相应的测试。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万以内加法时会出现以下

5、两种情况:(1)写进位1,计算结果有对有错。(2)不写进位1,计算结果也有对有错。我发现进位“1”的书写并不是获得计算结果正确的唯一途径,写不写进位“1”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在书写者的心理牢牢地把握住对进位“1”的思考与理解。三、我的思考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1)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模型,就可以满足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2)怎样沟通多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为抽象的小“1”提供丰富的表象支撑,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我想在教学中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多种语言间的转换,沟通各模型间的关系,为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提供丰富的表象支撑,加深对满十进一的

6、理解,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意识和习惯。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前面的分析与思考,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多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沟通多种模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2.在操作、交流、研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精心设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渗透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算理的过程。教学难点:借助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小“1”找到多种表象支撑。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按照以下几个层次展开:(一)创设情境,产生需求(二)沟通关系,明理清源

7、(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四)交流讨论,总结算法第一环节创设情境,产生需求。教师直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第二环节沟通关系,明理清源。首先,向学生介绍小棒、第纳斯(Dienes)木块、计数器这些学具。然后组织学生探究“你们是怎么计算出结果的?怎样想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并把思考的过程表示出来,学生既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