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85975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3
《国际油价大起大落根源就在投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国际油价大起大落根源就在投机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姜仪云 受美元对欧元汇率上升等因素影响,7月29日,国际油价大幅回落,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报出近3个月以来最低收盘纪录。-------------------------
2、----------------------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7~-------------------------------------------------------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国际油价大跌,使此前把油价上涨原因归结到投机身上的供油国理直气壮起来。委内瑞拉能源和石油部长拉米雷斯就认为这证实了高油价主要源于市场投机。他说
3、,短时间内油价在上下20美元的空间内大幅波动,明显不是由于生产问题引起的,而主要是市场投机所致。这证实了委内瑞拉长期以来对高油价成因的分析是正确的。 应当说,作为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的观点代表了整个石油输出国的观点。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而供求关系在短时间内一般不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对于石油这样的大宗商品而言。建立在供求关系基础上的油价,即使波动,也会在一个合理区间内,不会过于剧烈。只有当某种商品的价格由投机因素所决定,并且投机因素占据较大比例时,导致该商品价格走势发生逆转的力量才会在短期内完成更
4、迭,价格也才会剧烈波动。因为只有这样,投机资金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7~-------------------------------------------------------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到底是供应的短缺还是
5、投机因素推高了油价,美国与产油国之间一直争吵不休。对于美国而言,无论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是什么,产油国提高产量对它都是有益的(美国每天消耗高达2000万桶石油,其中2/3要靠进口,美国以占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全球25%的石油和40%的汽油)。 而对产油国而言,误判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则可能导致致命结果。比如,在1997年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欧佩克将原油产量提高10%,结果导致石油价格从20多美元下跌到每桶10美元,让欧佩克损失惨重。这个误判就因为忽略了投机因素。庞大的投机资金为了推升油价,本来就囤积大量石油,一旦欧佩克决定增
6、产,投机者出于对未来油价可能走低的担忧,将囤积的石油抛售,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油价还不雪崩?-----------------------------------------------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7~-------------------------------------------------------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7、投机因素导致油价上涨,几乎是除了美国政府以外的共识。近年来,国际原油消费量增速较快,但总体而言,全球石油的供求是平衡的。但是,国际原油价格近年节节攀升,从2000年的每桶20美元,上涨到2004年的50美元,2007年冲破100美元,今年7月初又一度突破140美元。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投机因素的推波助澜。 美国对油价投机的监管可谓漏洞百出。2000年以前,为防油期炒卖拉高现油价格,美国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曾严格限制能源公司以外的机构在纽约商品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额。但从2000年开始,这些不能在美国大手买卖油期的机构投资者,
8、如公司和政府的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一些大学的基金会等,可避开CFTC的监管,跑到伦敦的商品交易所买卖石油期货。因此,美国资深能源记者JimNorman在近日出版的《石油牌:21世纪的全球经济战》中就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