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

ID:15484707

大小:1.74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3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_第1页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_第2页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_第3页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_第4页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序号2实验项目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接种和鉴定实验时间2012.3.31实验室生化楼327小组成员1.实验目的①了解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原理;②掌握常用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方法;③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④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稀释菌液、倒平板等无菌操作技术。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土壤中所含的微生物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和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本实验将采用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

2、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食品或其他样品中中分离微生物的目的是为了查找与污染有关的微生物,或找出能应用于食品加工的微生物,这对于食品生产和研究很有价值。所以,在分离时应掌握原则,以便指导检出微生物,避免漏查误查。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通常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以通过挑取单一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本次实验采取平板划线法完成。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为接种。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无论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纯化或鉴

3、定以及有关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研究都必须进行接种。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地进行无菌操作,如果操作不慎引起污染,则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继而会影响下一步工作的进行。根据菌落的生长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鉴定是何种微生物。实验步骤:称取土样1.0g溶解于99mL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移取上一个试管中1ml的溶液,放入下一个已装有9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试管分别标号10-3、10-4、10-5、10-6、10-7标号10-4、10-5、10-6、10-7的试管分别再用培养基培养,每种培养基倒三皿用牛皮纸包好恒温培养,24h后观察已灭菌的接种环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

4、落接种到培养皿(平板划线)和斜面培养基上用牛皮纸包好恒温培养,24h后观察根据根据菌落的生长特征,鉴定是何种微生物。3.实验设备及材料照相设备、烘箱、显微镜、天平、乳胶头、橡皮圈、牛皮纸、接种环、无菌培养皿、盛9mL生理盐水的试管(带有试管塞)、99mL生理盐水并带有瓶塞的三角瓶、移液管、洗耳球、烧杯、玻璃棒、试管架、电炉、手套、酒精灯、打火机、生理盐水(0.85%NaCl)、营养琼脂培养基、棉绳等一、实验方案1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采土样:选择校园内肥沃(微生物较多)的土壤,去表层土,挖5cm深度的土壤约10g,装入洁净的小烧杯中,封好口,带回实

5、验室。2、制备土壤稀释液:用天平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9ml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搅拌振荡10min使土壤均匀分散成为土壤悬液。用1mL移液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注入事先有标号为10-4装有9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振荡均匀。然后同样方法,配置成稀释度为10-5、10-6、10-7的土壤菌悬液。用一支新的无菌移液管,由低浓度开始,从各浓度土壤稀释液中各吸取1mL,对号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直径较小的那个培养皿),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操作,每个浓度做3个平板(重复)。(注意:操作时每一个稀释度换一支试管,移取液体和将液体置于培养

6、皿中时必须在火焰上方操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是无菌操作)3、倒平板:右手持盛培养基的三角瓶置于火焰旁边,左手将瓶塞轻轻地拔出,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3,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右三圈,左三圈,右三圈,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冷却后倒置。(注意:倒平板必须在火焰上方操作,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是无菌操作)4、培养:用牛皮纸包好,放到温度为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5、纯化和接种:用已经灭菌的接种环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接种到培养皿和斜面培养基(接种

7、管)上.培养皿用平板划线法完成,平板划线应不少于150条线.用牛皮纸包好恒温培养,24h后观察.6、鉴定:根据根据菌落的生长特征,对照食品微生物学课本,鉴定是何种微生物。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观察培养基和试管里的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根据根据菌落的生长特征,对照食品微生物学课本,鉴定是何种微生物。6.参考文献[1].牛天贵.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第1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2].郝林.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何国庆,贾英民,丁立孝等.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教师对实验方案设

8、计的意见签名:年月日1二、实验报告1.实验现象与结果12.对实验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