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最值-从配方法到求导法

函数最值-从配方法到求导法

ID:15478822

大小:51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3

函数最值-从配方法到求导法_第1页
函数最值-从配方法到求导法_第2页
函数最值-从配方法到求导法_第3页
函数最值-从配方法到求导法_第4页
函数最值-从配方法到求导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函数最值-从配方法到求导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163.com,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函数最值从配方法到求导法[前言]函数最值追根到初三一位初三老师,在总结函数性质时说:“我们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其中,二次函数很特殊,二次函数有最值,而其他3个函数没有最值,大家清楚吧!”“清楚!”——回声虽然响亮,但还有几个学生没有应声.一个学生问:“反比例函数也有最值吧?”另一个学生问:“一次函数为什么没有最值呢?”老师回答:“这四个函数,只有二次函数有最值,其他3个函数没有最值,至于为什么,那要

2、到高中数学中去学习!”这位初三老师有点偷懒,其实他是完全可以讲清楚这个问题的.既然他没有讲,那么我们的高中学生,包括高三的学生,还真的得从这个问题研究起.一、二次函数最值寻根初中生研究二次函数的最值,是从配方法开始的.设a>0,f(x)=ax2+bx+c=初三学生已知,二次函数f(x),在a>0时,有最小值;a<0时,有最大值.到了高中,学生更关心二次函数得到最值的条件,即上述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这个条件——自变量x的取值,称作二次函数最值对应的“最值点”(以下简称“最点”),俗称函数“最值的根”.对于高一学生,老师把二次函数的“最值”与二次函数的“

3、单调区间”相捆绑,要求用比较法探索“最点”.【例1】已知a>0,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单调区间.并指出函数的最值点.【解答】任取x1

4、ax2+bx+c(a>0)有减区间和增区间.显然,二次函数的最值点为,函数有最小值.【评说】从这里看到,二次函数的最点,就是两个“异性”单调区间的交接点.【练1】试研究一次函数没有最点,从而没有最值.【解】任取,则有(1)时,,函数在R上为增函数.时,;时,.(2)时,,函数在R上为减函数.时,;时,.所以,一次函数在R上没有最点,从而一次函数无最值(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说明】一次函数定义在R上,定义域内找不到这样的“点”,使得该点两边邻域是异性的两个单调区间.本例从反面看到:最点是单调区间的“变性”的“转折点”.共10页 第10页高考资源网——提

5、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163.com,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二、从到高中生将“最点”变形为,并由此得到一个一次函数.精明的学生发现,这个一次函数与对应的二次函数有某种“关系”,甚至有学生在偷偷地利用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到了高三才彻底解决:函数正是函数的导函数,即.函数求“最根”的问题,正好是的导函数的“求根”问题.导函数的根,就是的驻点.很清楚,二次函数的驻点就是二次函数的最点.问题变得这么明朗:求的最点,就是求的根.俗说中“最根”,真的与“根”字巧合了.【例2】设,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得和的

6、图象(如右).试说明的正负性与单调性的对应关系.【解析】与相交于.(1)时,,递减;(2)时,,递增;(3)时,,得到最小值.故对应关系为:(1)负区与的减区对应;(2)正区与的增区对应;(3)零点与的最值对应.【练2】已知二次函数的导函数图象如右图的直线,则有共10页 第10页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163.com,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1)=(),增区间为(),减区间为();(2)的最()值为();(3)若,求的解析式.【解答】从右图上看到(1)的根为,故有=1;(2)时,>0,故

7、的增区间为;时,<0,故的减区间为;(3)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令,图上知;令,得.故有.【说明】注意与并非一一对应,每一个这样的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反过来,每一个这样的却对应着无穷个,它们只是相差一个常数c.这就是本题中,为什么已经知道了的图象后,还要给出时才能确定的解析式.三、三次函数的驻点、极点和最点一次函数没有驻点,自然没有最点.二次函数有一个驻点,这个驻点就是二次函数的最点.三次函数呢?三次函数的导函数是二次函数,这个二次函数根的情况有3种:(1)有2个相异的根,(2)有2个相同的根;(3)无根.如果三次函数的导函数无根,则无驻点,自然也无最

8、点,也无最值.如果有根呢?自然一定有驻点.那么,这些驻点是否为其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