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用心和爱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心和爱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 时代赋予了我们特殊的使命!我们的工作是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我们用心去理解,用心去呵护,用爱去塑造完美的心灵。作为一个班主任就更要用自己的心、爱去赏识他们;去与学生沟通;给学生宽容;和学生做朋友。 一、沟通,让孩子做得更好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信奉这样一句话:“做真人一身正气,求真知勤思苦学”。作为学生的一个表率,我们必须一身正气地做人,做一身正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形成良好氛围的班集体。一个教师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其深刻。所以,在平时的工
2、作中,我时常拿起扫把扫地;时常第一个伸手去捡纸屑;去安慰那些跑步摔疼的同学;为胃痛的同学倒开水,问寒问暖;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又翘起大拇指赞赏他;当学生犯下错误时,我又用幽默委婉的语言使他改正。用我自己的言行让学生耳闻目濡,深深地吸引他们。 有一次,我班的值日班长跑来心急火燎的告诉我,我班的一个男同学由于蹦楼梯被扣分了。这可是从没有过的,我平时对孩子们的教育中,文明休息可是常抓不懈的,怎么回事呢?我还是心平气和地问其原因。原来他从电视里看到一些运动员锻炼就是有蹦楼梯的,他的志向就是要做一名运动员,我们的教室就在楼梯旁,所以他发现了一个“
3、最佳锻炼”的场所,正在暗暗高兴呢。了解到他的理由,我耐心地和他一起分析蹦楼梯的不利因素。告诉他做这项锻炼必须在指导老师的的指导才能进行。 其实学生中每一个问题的背后,总有它发生的原因,我们只有用心了解这些原因,认真地加以剖析,才会圆满地解决问题,真正得益于我们的学生。 二、赏识,让孩子树立起自信 赏识是教师有效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包含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仅赏识孩子的优秀品质,更要赏识孩子的缺点和失误。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在教育
4、中方法得当,就能使“诗人”真正成为李白。如果客观条件适宜,培养方法得当,中等智力的学生可以达到优等智力的水平;反之,优等智力的学生在恶劣的教育环境下,其智力完全可能由优变中,老师心里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聪明,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要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思考对于不同的孩子为他们准备不同笔和纸去描绘未来人生的图画。爱迪生、爱因斯坦、齐白石、鲁迅等名人小时侯也没有过人的天资,要让孩子们知道,不是每个名人小时侯就表现出较高的才智,有的甚至还不如孩子们,成功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我们平时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班上的每一个孩
5、子,多给他们一点赞誉之词,让学生自己树立具有自己很聪明或者可以变聪明的信心。2 赏识对于处在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尤为主要。这些学生平时缺少一些必要的教育和关怀。我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经常迟到、不交作业,上课也不听讲,下课与同学追逐打闹,并且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经过了解,我知道他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根据这个情况,我尽可能的多给予他帮助,有空就找他谈话。肯定他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帮助他找出身上存在的问题,督促他注意改正平时经常让他帮老师做一些事,我安排他负责每天的擦黑板工作,由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干得认真,很负责任。老师也经常夸奖他
6、工作卓有成效。受到大家的表扬,逐渐地也得到了同学满意。他的干劲更大了。接着我就耐心帮助他,每天放学后给他辅导功课,并在纪律上给他提要求,由于我的及时帮助与表扬,树立了他在班里的形象,他的成绩进步了,平时遇到问题也能平和的解决了。 三、宽容,让孩子独立完善自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未成年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对待学生的“缺点”。是我们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怎样才能对学生的“缺点”产生爱的情感?我觉得一方面要善于理解学生。宽容他们的过错。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
7、解为,他是一个有个人特点的、有自己志向的、有智慧的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宽容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心理置换”,即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此外,教师还要想一想,孩子虽然有时不懂事,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未来,教师有责任去关心、帮助、指导他们。有了以上的认识基础,就会逐渐对他们的“缺点”产生宽容之情。 宽容是从关注开始的。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发现孩子”缺点”之美,这是关键所在。要想使受教育者获得阳光,教育者内心要充满阳光,教师宽容学生,充满爱心。与此同时,你也会得到大于一千只手的温
8、暖和支持,从中感受到爱的乐趣和价值,增强自己爱的信念。 四、同伴,让孩子爱上学校生活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离异家庭学生往往同伴关系欠佳,他们往往游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