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44547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3
《写作教学与语文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写作教学与语文素质教育李有亮上海政法学院社科系内容提要: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写作教学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现行写作教学存在着缺乏独立性、针对性、动态性、美感性等问题;写作教学的改革必须确立起通观意识、分段意识、实践意识及美学意识,使写作活动真正与人的内在需要统一起来。关键词:写作教学语文素质通观视野分段概念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入,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对于受教育者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其一,语文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构成基础;其二,语文素质也是一个民族精神动力的重要源泉。语文教育既是现代科学文
2、化知识的传授,更是民族优秀传统及文化精神的熏陶。而对于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这二者缺一不可。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写作教学又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地位。我们知道,人们一般把语文素质的基本“质素”概括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里且不论这种概括是否已经完善,单从它们的属性上看,又可合为两类,即听、读为语文学习中的接受活动,说、写为语文学习中的表达活动,“接受”与“表达”,正是语文素质教育着力培养的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而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培养受教育者的“表达”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这是因为,一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信息空前丰富,传播与接受手段、途
3、径越来越多,作为受教育者,“接受”能力之培养相对于传统教育已变得轻松而容易,现在的学生所拥有的新知识、新信息往往是大幅度超前于老师。相比之下,“表达”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困难,这主要不再是因为外部环境的限制,而是因为随着外界信息的极度膨胀,人的内心世界受其刺激也日益变得复杂、迷乱,难以把握和传达;二是在教育范畴内,所有教育行为的实施首先和最终都要体现为传达、表述,无论是以教师及有关媒体为教育主体的直接教育,还是信息、资料、环境等构成的间接教育,“表达”都是教育实施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尤其对于语文教育,“表达”-7-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既要“能说”(口
4、头表达),还须“会写”(书面表达)。而这两种表达中,“会写”又显得更难一些,因为与其它能力相比,写作能力更具有一种综合性特征,即它是一个人观察、理解、感受、想象、建构、表达等多种质素、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目前活跃在语文教育前沿的许多教师,“能说”者甚众,“会写”者则不是太多,而既“能说”又“会写”者就更少了;尤其是“能说”“不会写”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语文教师终其一生都未能给学生亲自写出一篇好的“示范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关键。而如何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写作能力,则是现代写作教学必须正视和解决
5、的问题。二作为现代语文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写作能力为目的而设置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体制上,这门学科是从小学、中学一直贯穿到大学讲坛,人们习惯上称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为“作文课”,大学阶段则称“写作课”。总观我国现行写作教学的实施情况,发现在整体上存在着下列一些问题。(一)在学科体系建设上,写作教学缺乏独立性现行写作教学,尤其中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依附着“范文教学”而存在。就是说,写作教学一直没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而是“镶嵌”在“范文文本”中,成为帮助理解“范文文本”的强化性手
6、段,或曰一种“副文本”。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中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中进一步注重了作文内容的系统性和层递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但是,“作文”与“范文”并置配套的基本格局没有变;而于许多地市开始试用的“改革版”语文教材,大幅度增加了美育方面的内容,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明显效果,但根本上仍未使写作教学独立出来,自成体系。这种“作文”与“范文”两厢“配套式”的语文框架,其建设初衷显然是为了使学生既能学到写作知识,又能读到典范文本,还能摹仿写作,可谓阅读、写作一举两得。然而,其中的缺陷不容忽视,主要有二:一是对于中小学生,过于强调摹仿,囿于某种作文规
7、范,并不利于其天然创造性的发挥;二是所谓“-7-范文”,皆为成人作品,客观上与学生实际身心特点难以契合,很难达到心领神会之境。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配套式”语文教学日益显得弊大于利,而建立独立的写作教学体系成为必然。(二)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写作教学缺乏针对性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早已表明,学习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是与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的规律相统一的。写作教学自然也不能逾越这一规律。而人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我国心理学界一般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大体划分为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
8、(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7、28岁)、成年期(28岁~死亡)这样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