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37103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3
《《曹刿论战》导学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级语文(下)语文导学稿课题:《曹刿论战》主备:谢良审核:时间:12月3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2、掌握本节课的实词和虚词及重点文句。3、掌握重要词句.【知识链接】1、长勺之战背景。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
2、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2、《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3、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
3、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8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基础学习】1、给黑体字注音(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弗()敢加也(4)小惠未徧()(5)小信未孚()(6)望其旗靡()(7)登轼()而望2、朗读课文。3、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齐师伐我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何以战 小惠未徧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虽不能察公将鼓之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一鼓作气彼竭我盈故克之惧有伏焉【合作交流】
4、1、古今异义词。牺牲玉帛古义:今义:小大之狱古义:今义:82、试译课文、合作学习、交流反馈、达成共识3、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忠之属也(4)夫战,勇气也(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析疑解难】对照注释,朗读全文,标出不懂的地方,学生相互质疑,释疑。【达标检测】一、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齐师伐我( ) ②又何间焉( )③肉食者鄙 ( ) ④牺牲玉制( )⑤小信未孚( ) ⑥大小之狱 ( )⑦可以一战( ) ⑧齐师败绩( )二、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①伐( )
5、②将( ) ③请( )④谋( ) ⑤惠( ) ⑥必( )三、对下面各题进行最佳选择。1.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小惠未彳扁 ”的“彳扁”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8是动词。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2.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B.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D.夫大国,难测也,惧伏焉——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课外学习】搜集的古今中外
6、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2、评析人物形象。3、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知识回顾】1、解释下列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故既克,公问其故8民弗从也既克,公问其故从其吾视其辙乱战则请从其乡人曰【基础学习】1、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2、他为什么要“请见”?3、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4、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5、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
7、物的特点?【合作交流】1、你认为鲁国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3、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8【析疑解难】1、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2、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达标检测】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8、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