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以战略眼光看待a股市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以战略眼光看待A股市场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 近期市场的大幅震荡调整,使不少人开始迷茫,上半年的行情是否就此终结,甚至有人开始预言行情可能重新探底。面对市场的不同观点,我们有理由保持独立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不畏浮云遮望眼,我们认
2、为,由于面临1月、2月市场上行带来的获利抛压以及外围股市不断下跌带来的心理恐惧,近期市场的调整是合理且正常的。但市场经过充分的震荡和换手之后,仍有望持续创出新高。展望上半年行情,阶段性牛市行情有望延续,指数或可超过3000点。-----------------------------------------------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6~-----------------------------------
3、--------------------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市场的分析逻辑可从市场短、长期等影响因素来展开。短期影响因素的把握往往更可靠,而长期因素存在多重不确定。短期市场的分析主要考察市场资金供求。自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国际环境的恶化,中国出口经济出现大幅度收缩,由此导致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开始转向凯恩斯主义,即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由此带来
4、的信贷猛增及流动性充裕促使股市不断上涨,A股市场呈现明显的资金推动市特征。-----------------------------------------------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6~-------------------------------------------------------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5、 从国内投资渠道与资金投向的角度分析市场。一般而言,在中国,大额资金除了参与债市、房市、股市,就没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期市风险太大,不适合大资金保守盈利;风险投资流动性不够,对专业投资能力要求很强;由于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全面促销降价的第三阶段,现在买房恐怕为时过早。尽管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难得的回暖迹象,但我们认为相比股市的流动性和估值水平,房地产的流动性且性价比仍较低;在央行继续大幅降息的可能性较小的时候,债市也缺乏战略投资机会。因此,股市成为市场流动性最好的“发泄”场所。------------
6、-----------------------------------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6~-------------------------------------------------------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与欧美股市不断创出近年来的新低相比,中国由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甚至仍然存在可能升值),经济发展稳健
7、,A股由于呈现独立行情,更加吸引国际资金的目光。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资金保值增值的“避风港”。这从近期外汇储备不减反增、外贸逆差不降反升等迹象可见一斑。简单按照“外汇储备增量-贸易顺差-FDI”的热钱估算方法,2008年12月热钱流入约为163亿,而在同年11月,热钱流出约为400亿,这似乎表明,2008年年底以后外资流向开始出现逆转。毋庸置疑,中国经济以及A股市场的逆风上扬与热钱流动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在国际股市不断创出新低的当下,外资热钱是否更加青睐目前走出独立行情的A股市场呢,我们有理由给出肯定的答复
8、。由是,现阶段的国内外热钱(包括国际资金)都可能把中国股市,尤其是A股当作赚快钱的“主场”。如果我们误判当前A股市场的资金动机,则可能忽略行情展开背后的深层次理由。我们或可坚定信心,认清当前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把握当前市场的基本特征。 从基本面角度看当前股市的运行,若按照目前主流的观点分析,中国企业业绩普遍需要在二季度见底,这样的推理或许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