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79053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29血管壁和血小板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29:血管壁和血小板检验授课班级:授课日期:学时数:2学时一、目的要求:1.掌握出血时间测定、血块收缩试验的原理、方法、质量保证和临床意义2.熟悉血小板粘附试验、聚集试验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3.了解束臂试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二、讲授重点:1.出血时间测定2.血块收缩试验三、讲授难点:1.血小板粘附试验2.血小板聚集试验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以讲授为主,解释课本中的难点五、教学内容概要与学时分配:第二十七章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检验第一节血管壁的检验(40分钟)一、束臂试验二、出血时间测定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第二节血小板的检验(50分钟)一、血小板形态
2、观察二、血块收缩试验三、血小板粘附试验四、血小板聚集试验五、其它六、授课内容:第二十七章血管壁和血小板的检验第一节血管壁的检验一、束臂试验:一定血压下,束臂一定时间,观察5cm2范围内新出血点数,与血管及血小板相关。二、出血时间(Bleedingtime,BT):是指皮肤受特定条件的外伤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需的时间。是反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以及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采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血压40mmHg,刀片长6mm,刺入皮肤深度1mm,肘前窝下5cm尺侧皮肤。其它方法:Ivy法及Duke法参考值:2.5~9.5min[临床意义]1.BT缩短:见于血栓前状
3、态或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伴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成人型呼吸窘迫征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高凝血期等。2.BT延长:见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血管性血友病(vWD)、血小板无力症以及某些血小板贮存池病等。[注意事项] 1.对采血部位要保暖,血液应自动流出。 2.穿刺伤口应符合要求,穿刺深度为2~3mm,否则会影响结果。 3.穿刺要避开血管、疤痕、水肿、溃疡等部位。 4.滤纸吸干流出血液时,应避免与伤口接触,更不能挤压。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测定[方法及参考值] 1.Laure
4、ll免疫火箭电泳法:61.6%~126.6%。 2.单抗ELISA法:77.9%~137.1%。 3.ELISA法:0.46~1.58U/ml。[临床意义] 1.vWF:Ag浓度减低,见于vWD,是诊断vWD的重要指标。 2.vWF:Ag浓度增高,见于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受体被兴奋、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管病变、肾小球疾病等。第二节血小板的检验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吸附、释放等多种功能,与许多生理现象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粘附是血小板与血管壁胶原之间的粘附;聚集是血小板之间发生反应合并血小板团的过程。许多病理过程可加强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因此,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对于诊断血栓病
5、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的筛选有重要临床意义。一、形态观察:二、血块收缩试验(CRT): 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发生收缩现象,这主要与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有关。[方法及参考值] 1.全血法:1/2~1h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2.定量法:血清量(ml)×100%血块收缩率(%)=————————————。 全血量(ml) 参考值:48%~64%。[临床意义]1.全血血块收缩不佳或完全不收缩:见于血小板无力症(但有10%~20%的患者正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尤其血小板数<50×109/L)、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凝血因子缺乏和凝血障碍、纤维蛋白缺乏症或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2.血块收缩过度: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症、严重贫血、有的原因不明。[注意事项] 采取标本应迅速,标本应及时送检。三、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方法及参考值]1.玻球法:男性29%~40.8%;女性34.2%~44.6%。2.玻珠柱法:53.9%~71.1%。3.玻璃滤器法:21.0%~42.8%。[临床意义] 1.粘附率增高: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肾小球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粘附率减低:血管性血友病、巨
7、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变等,以及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保泰松等药物之后。[注意事项] 空腹血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液与抗凝剂之比为9∶1。四、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方法及参考值] 1.比浊法血小板聚集试验 (1)浓度为6×10-6mol/L的肾上腺素(ADP)引起的最大聚集率为21.7%~48.7%,坡度为41.7~86.1度。 (2)浓度为4.5×10-6mol/L的AD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