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

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

ID:15320076

大小:16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8-02

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_第1页
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_第2页
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_第3页
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_第4页
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國際新聞的「馴化」:香港回歸報導比較研究*陳韜文、李金銓、潘忠黨、蘇鑰機**《摘要》新聞記者如何令本國的受眾對國際事件感到興趣及有意義?這是我們主要探討的問題。本研究希望透過各國媒體對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這個全球性事件的報導,來分析新聞工作者「馴化」新聞事件的過程及其後果。這裡,馴化指的是新聞工作者強化一個外在或全球性事件對本國受眾相關性的過程。我們發現,來自不同國家的新聞記者在製作國際新聞時,往往依賴他們所在國家的政治權威、主流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此外,影響馴化的因素還包括傳媒類型、市場定位、組織約束和記者對新聞發生地點了解的程度。我們的比較研究顯示,媒介意識形態在國家之

2、間的差異一般要比國家內部的差異顯著。關鍵詞:國際新聞、馴化、香港回歸、新聞價值、全球化、本土化*本研究承蒙香港的大學撥款委員會資助,在出版過程中更得到兩位匿名審稿人提出不少有用的意見,謹此致謝。原稿為英文,首先發表在中華傳播學會在2001年7月於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的年會,本文是根據譯稿修訂改寫而成。**作者陳韜文與蘇鑰機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授和副教授;李金銓原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大眾傳播學院教授,現為香港城市大學英語與傳播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潘忠黨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傳播藝術系副教授。陳韜文教授E-mail:jchan003@yahoo.com1997年7月1日,來自世界

3、各地代表了778個傳媒機構的8,000多名新聞工作者匯聚香港,共同見證香港主權的移交。這一交接儀式的歷史與政治意涵深遠,象徵著殖民主義與民族主義、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以及西方與東方等等這一系列基本價值的碰撞。對傳播學者而言,香港回歸是一「全球性事件」(Dayan&Katz,1992),為各國傳媒提供了一個場域和時刻,讓它們表達各自的價值觀念。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透過這個傳媒表述的過程,探討來自不同國家的新聞工作者如何將一個全球性事件「馴化」,即如何強化事件與本國受眾的相關性。本文同時也想探討「馴化」在新聞內容方面有甚麼效應。何謂「馴化」(domestication)?稍後我們會對這一概

4、念詳加討論,但這裡先以具體例子來闡明它的基本含義。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23)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出版了以香港為主題的封面故事,但是它的國際版和美國版卻採用了不同的封面:國際版是「紀念專刊」,封面所呈現的是香港的摩天大樓,標題是「倖存者的土地」(LandofSurvivors),而美國版的封面則是一個雙眼被蒙上紅綢帶的女模特兒的大特寫,標題為:「中國接管香港——香港能否生存?」(ChinaTakesOverHongKong-CanitSurvive?)?什?《新聞周刊》對同一則報導採用兩種不同的封面?一般來?,外國題目很少能夠登上《新聞周刊》美國版的封面,因?在美國,除

5、了英國戴安娜王妃的故事,任何國際新聞題材都會減低雜誌的銷量。《新聞周刊》的主編MaynardParker認為,關於中國的新聞其實已經是影響銷量最小的國際新聞,但是即使是像香港主權移交中國這樣一個與1989年以來共產主義政權崩潰世界潮流相逆的新聞事件,也不足以「攫住」美國觀?的注意力,正由於此,Parker才決定在封面上加上一個引人注目的問號,給這個故事注入「激素」,刺激讀者收看的興趣。顯然,這個問號所隱含的不確定性是富爭議的,但是它卻切合美國國?普遍存在的政治文化,即人們會普遍懷疑香港這顆「明珠」落入共產主義之後的命運。這則故事無疑是國際新聞馴化現象的最佳寫照。 壹、馴化的概念所

6、謂「馴化」,指的是新聞工作者通過種種方法強化外國事件對本國受眾的相關性,和把它納入民族國家的論述的過程。馴化的意念由Cohen和他的同僚(Cohen,Levy,Roeh,&Gurevitch,1996)首先提出,認為本國的受眾往往關心的是本國「此時此地」的新聞,而?了使他們注意、熟悉和認知那些發生在遠方的事件,或者說要改變這些外在的事件的「野生狀態」,新聞工作者就必須對外國新聞事件重新建構,使之與本國政治、文化和歷史系統發生意義關聯。「馴化」是個比喻,它英文的原意是指將野生(因而是外來的、不確定的、未知的和不可預測的)動物馴服成?家畜的過程。當然,這裡要馴服的對象不是動物而是國際

7、新聞。新聞工作者多是採用自己國家的意識形態框架來賦予事件以意義,因而將「那些難以認知的事件或空洞的談話轉變成?可以辨別和認知的事件」(Tuchman,1978:192);倘若沒有馴化這一過程,外國的新聞事件的認知性就會大打折扣。國際新聞的馴化因而可看作是一個「維持現實和平衡客觀現實和主觀現實」的程序(Berger&Luckmann,1967:167)。透過馴化,新聞工作者不但將國際新聞事件修裁得更符合本國新聞消費者的需要,還可以將外國的議程轉變為本國的議程,使本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