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ID:15234429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1页
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2页
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3页
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4页
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45例,对照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h、2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记录溶栓组的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h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24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h、2周静脉溶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溶栓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颅外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加

2、重的病例分别占8.9%、21.4%、3.6%。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不良反应率低,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尿激酶    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中断,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神志不清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脑梗死需综合患者发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在急性期采取积极、合理治疗措施尤为重要。目前认为早期进行溶

3、栓治疗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手段,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5  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符合溶栓治疗适应症的患者共69例,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5例于发病6h以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静脉溶栓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1~74岁,平均55.3岁。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6~72岁,平均56.6岁,两

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和来诊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静脉溶栓组:应用瑞替普酶10×106U静脉注射(时间不少于2min),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其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尽早给予扩张血管、抗凝、改善微循环或活血化淤中药、对症治疗等。  1.3疗效评价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病例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h、2周后分别采用1995年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记录静脉溶栓组治疗后24h内的不良反应如颅内出血等。

5、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h、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后24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4h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45h、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2周静脉溶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见表1。    2.2静脉溶栓组的不良反应治疗后24h内颅内出血2例(4.

6、4%),颅外出血包括上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共3例(6.6%),神经功能缺损加重1例(2.2%)。  3讨论  由于大多数脑梗死是血栓阻塞脑动脉引起,因此使阻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的理想方法,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溶栓治疗、降纤治疗、抗凝治疗、扩血管治疗等,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早期溶栓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开放,尽快使局部受损区域重新再灌注,从而最大限度的抢救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的神经细胞,使神经功能恢复。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认为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越短,疗效越好,超过一定的时间神经功能损伤则不可恢复

7、。目前普遍认为溶栓于发病6h内开始较好,因此本研究均选择发病6h以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例,静脉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24h、2周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林进等[2]报道的结果相符,说明静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在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常规治疗,而静脉溶栓治疗后24h与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即可达到较稳定的治疗效果,对于早期判断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humantissue5typeplas-minog

8、enactivator,rt-PA)作为第2代溶栓药物的代表,在脑梗死发病3h以内,用rt-PA经静脉内溶栓已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但其缺点是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太短、半衰期短及对于一些难以溶解的血栓疗效欠佳。以瑞替普酶(reteplase,rPA)为代表的第3代溶栓药物,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缺失变异体,与第2代溶栓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