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

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

ID:15229082

大小:3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2

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_第1页
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_第2页
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_第3页
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_第4页
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关键词】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显著增加。Af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在老年人群中,脑卒中已成为Af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Af的治疗有三个主要目标: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以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而Af的防治仍然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一大难题。现代研究认为,对所有心房颤动患者应尽可能地给予复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给予积极抗凝及溶栓等治疗。现就近几

2、年来Af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做一综述。心房颤动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机理Af血栓前状态[1](ProthromboticState,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的一种病理过程,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等多种血液学变化。有学者对PTS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是Af血栓前状态的血液指标:①高凝血低抗凝状态[2]:凝血酶原激活过程中可释放出凝血酶原片段1+2(F1+2),形成的凝血酶迅速与抗凝血酶(ATⅢ)结合形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体(TAT),而且凝血酶裂解纤维蛋白原(Fg)产生纤维蛋白肽A(F

3、PA),认为F1+2、TAT、FPA均是反映凝血酶形成的敏感指标。ATⅢ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能灭活70%~80%的凝血酶,ATⅢ缺乏和/或活性降低是发生血栓,特别是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②10低纤溶状态[3]:纤溶活性主要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调节。TPA裂解纤溶酶原为纤溶酶,使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生成D二聚体(Ddimer,DD)等产物,DD既反映体内凝血活性,又可反映纤溶活性,是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指标。③血小板活化[4]: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bo

4、globulin,βTG)、血小板第四因子(PF4)等。βTG和PF4均存在于静息血小板α颗粒膜中,当血小板被活化时由α颗粒释放出来,导致血浆含量升高。④血管(心)内皮损伤等[5]: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为凝血因子Ⅷ中的载体蛋白,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并储存于其胞质中,当血管(心)内皮损伤时血浆含量增高。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抗凝方案选择  关于Af是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Igarashi等[6]研究证实脂蛋白(α10)升高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阳性预测指标,也是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5、[7]。Carter等[8]提出,基因多肽与血栓事件有关,他们发现纤维蛋白原Ad链的Thr312Ala多肽与左心房内的血栓形成有关。对心房颤动的分析研究显示,65岁以上心房颤动患者依危险因素的有无或多少的不同,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各异,因而抗凝治疗方案和强度亦有不同[9],应根据年龄的增加和高危因素的有无进行危险分层,对年龄在65岁以上,没有高危因素的个体,即使不予抗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也很低,每年约为1%,故可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口服阿斯匹林;对年龄65~75岁,没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阿斯匹

6、林或华法林;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考虑口服华法林抗凝;在静脉内形成的血栓多为红细胞为主的红色血栓,在抗凝药选择上以防止红细胞聚集,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凝药为肝素及华法林[10]。阿斯匹林与肝素的抗凝机制阿斯匹林的作用机制是使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环氧化酶活性基因第529位丝氨酸乙酰化后失去活性,从而抑制凝血恶烷A2(thromboxaneA2,血栓素A2)的生成。心房颤动时,抗凝血细胞缺乏或活性降低,导致血栓发生。早期的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研究结果显示,阿斯匹林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每日口服325mg阿斯匹林

7、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降低。但随后的欧洲心房颤动试验(EAFT)显示[11],阿斯匹林降低主要终点事件17%,缺血性脑卒中下降14%,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指出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首选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控制不好,或考虑为栓塞所致,肝素可加用抗凝治疗。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阿斯匹林可用于:①有华法林抗凝禁忌证者;②65~75岁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③保证服从性差以及无法确保定期检测血凝指标的高龄患者。肝素治疗的机制是阻止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进一步发展,预防相邻静脉发生血栓形成脑梗死。但治疗过程应进行

8、血液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肝素剂量,治疗结束后应继续口服抗凝药治疗,目前认为其治疗时间应该维持3~6个月,对于具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可考虑长期抗凝。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肝素类抗凝剂,具有肝素的抗凝作用,且不需临床监测,在抗凝中应用有效且方便[12]。10  华法林抗凝效果及安全性  心房颤动不规则运动激活血小板、凝血系统以及心内膜(皮)损伤,起始动作用,抗凝血及纤溶活性降低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华法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