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预后的评估

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预后的评估

ID:15222212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2

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预后的评估_第1页
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预后的评估_第2页
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预后的评估_第3页
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预后的评估_第4页
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预后的评估_第5页
资源描述:

《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预后的评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弥散张量成像对脑出血预后的评估【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DT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观察36例脑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CST)的损伤情况,分析运动功能变化、临床预后与CST受损情况的关系。结果患侧CST受损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与健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14.3758,P<0.05);患侧CST受损区FA值降低百分比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值具有相关性(r=0.9516,P<0.05);不同CST损伤级别

2、组在不同的时期肌力、NIHS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后2个月各组间的NIHSS评分转归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29)。结论FA值可定量评估神经功能的损伤情况;DTT所示CST中断的患者肌力下降幅度大、神经功能缺损重、预后较差,且中断纤维数量越多上述表现越重。【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束成像;脑出血;肌力;NIHSS;预后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是有效观察和追踪脑白质纤维束的非侵入性检查

3、方法。本研究旨在利用DTI技术观察脑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8tract,CST)的损伤状况,并分析其与运动功能变化及临床预后的关系,为预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转归、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7例,年龄38~87〔平均(59±16.8)〕岁。纳入标准:①急性发病,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以偏瘫为主,病灶位于基底节或放射冠区;③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

4、准:①有明显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障碍者;②病人躁动或失语不能配合磁共振(MRI)检查;③体内有固定金属假牙、金属异物或心脏起搏器者;④随访期间内患者去世或联系中断导致数据不完整者。  1.2方法  于入院时、发病后2w、发病后1个月、2个月分别评价肌力和NIHSS评分。在患者发病后第7~16天行MRI及DTI检查。在FA图上测量患侧CST受损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以健侧CST相应区域的FA值作为对照。采用多个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8联合的方法重建CST。将ROI放置于内囊

5、后肢和大脑脚底中3/5,采用联合的方式追踪CST,并叠加到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的病灶累及CST最近的层面上,评价患侧CST的形态、连续性、移位及破坏情况,以健侧CST作为对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χ2检验、q检验。  2结果  2.1双侧CST区FA值的比较  36例患者患侧CST受损区的FA值(0.3822±0.138)较对侧(0.7203±0.0534)CST相应区域明显降低(t=14.3758,P<0.05)。  2.2患侧CST区FA值改变

6、与患者NIHSS评分的关系  患侧CST受损区FA值降低百分比和NIHSS评分值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9516,且呈正相关。  2.3CST损伤程度与患者肌力、NIHSS评分的关系8  成功重建了36例患者的双侧皮质脊髓束纤维,健侧形态与经典解剖学所描述的大致相吻合,自中央前回下行至内囊并延续至脑桥和延髓,每条形态结构完整、连续性良好、排列整齐;患侧CST形态受损,走行迂曲,表现为受压、移位伴或不伴纤维束中断。按其损伤程度将36例患者分为3级。1级:患侧CST绕过病灶边缘、走行迂曲,但纤维束无中断,

7、共7例;2级:CST小部分中断,可见纤维束的断端,中断纤维的数量小于同层面可见全部纤维束的1/3,共14例;3级:CST中断较严重,中断纤维的数量大于同层面全部纤维束的1/3,共15例,其中2例患侧CST完全中断。见图1,图2。  患侧CST部分中断,可见断端,将其叠加在横轴位ADC图上,可见中断纤维的数量大于同层面可见全部纤维束的1/3各组肌力在不同的时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各个时期,CST损伤1级组患者肌力水平均高于2级与3级,2级组亦高于3级组。见表1。各组之间NIHSS评分的差

8、异在不同的时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T损伤1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各个时期均低于2级组,而2级组患者的评分亦低于3级组。见表2。不同CST损伤级别组的NIHSS评分转归情况在发病后2w与发病后1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发病后2个月时各组间的NIHSS评分转归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29)。见表3。表1不同CST级别的患者在不同时期肌力的比较(略)表2不同CST级别患者不同时期NIHSS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