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ID:1520132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_第1页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_第2页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_第3页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_第4页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目前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西医药物均较多,作者于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主要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照2000年(西安)全国第十届病毒性肝炎会议肝炎诊断标准,选择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84例患者,男53例,女31例;平均年龄(38.5±9.0)岁。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171.1m

2、mol/L。患者黄疸出现时间均<14d。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炎类型和总胆红素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5  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将甘草酸二铵注射液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后改为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3粒/次,3次/d,连续8周;治疗组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3片/次,3次/d,连续8周。  

3、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每2周检查肝功能。  1.4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胆红素降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治疗前50%以下;无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总胆红素下降不明显或反而升高者。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包,组间及组内比较均采用t检验。  2结果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1%;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0%;治疗组

4、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变化见表1。用药期间,对照组3例出现轻至中度浮肿,2例高血压;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浮肿,1例血压轻度升高,经常规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表1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表化(略)  3讨论病毒性肝炎所致高胆红素血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异常免疫反应致肝细胞充血、肿胀、坏死,使之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的功能障碍,胆汁排泄受阻,胆栓形成;同时由于内毒素血症等原因引起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聚集,导致肝微循环障碍,加剧毛细胆

5、管和肝细胞的损伤、坏死,造成黄疸进行性加深。复方甘草酸苷是以β甘草酸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是甘草酸类制剂中率先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的药物,而同类甘草酸制剂则以α甘草酸为主要成分;由于分子构型不同,两种类型药物的药理作用也不同,临床疗效更不同。β甘草酸迄今被确认的药理作用有保护肝细胞膜、抗炎作用,免疫调节,类固醇样作用和抑制病毒增殖等。复方甘草酸苷通过选择性的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系的磷脂酶A2的活性,使得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症介质无法产生[1,2],对肝细胞膜予直接保护。同时由于作用点在补体C2水平上的β

6、5甘草次酸能选择性地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还具有直接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3]。我国学者宋方闻等[4]又从病理上验证了复方甘草酸苷应用后,对肝实质病变如小灶性坏死,星状细胞吞噬、肿胀、界板破坏及桥状坏死等有明显的改善。作者通过对42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重度黄疸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并通过配对比较,表明复方甘草酸苷组在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浓度、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及每日下降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复方甘草酸苷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确有明显的退黄效果。复方甘草酸苷在修复肝细胞及免疫

7、调节方面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效的主要机制。同时作者在治疗中又发现复方甘草酸苷在减轻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时,患者的PT、白蛋白等方面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对慢性肝炎淤胆型、慢性重型肝炎等,由于不再应用激素类药物,故能明显减少此类药物应用后带来的副作用。因此,作者认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参考文献】  1OhtsukiK.SeparationofphospholipaseA2inHabusnakevenombyglycyrrhizin(GL)-affin

8、itycolummchromatographyandidentificationofaGL-sensitiveenzyme.BiolPharmBull,1998,21:574.  2ShimoyamaY.Physiologicalcorrelationbetweenglycyrrhizin,glycyrrhizin-bindinglipoxygenaseandcaseinkinaseI.FFBSLett,1996,391:238.5  3BHKroes,CJBeukelman,A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