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01278
大小:4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2
《dcc基因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CC基因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关键词】DCC基因结直肠癌研究进展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人类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地区,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缺失或失活,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及危险修饰基因改变等。其中抑癌基因的异常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失活或缺失导致该基因的功能缺失,从而导致细胞去调节性生长和转移潜能[1,2]。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incolorectalcarcinoma,DCC)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预后关系
2、密切,由Fearon等[1]于1990年确定并命名,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DCC基因 1.1DCC基因及蛋白结构Vogelstein等[2]发现结直肠癌染色体缺失最常发生在17p和18q,发生率通常在70℅13以上,其中17p等位基因缺失丢掉了p53基因,由此推测18q缺失可能也丢掉了一种抑癌基因。这个关键的区域可能存在于18q21.3和端粒之间。1990年Fearon等[1]用探针p15~65作southern杂交将其准确定位于18q21.3,在这个部位进行cDNA克隆并筛选,对所筛选克隆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所有克隆均包含一转录体的重叠部分,该转录体内有单一开放阅
3、读框架,于是把编码这一转录体的基因称作DCC基因。DCC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8q21.3,全长300~400kb,至少含有28个外显子,cDNA长约4341bp。Cho等[3]从基因库里分离出含所有已知编码序列的噬菌体,克隆其完整全长1.4Mb,确定了第29号外显子的存在,并确定了每个内外显子的边界序列。DCC基因的表达蛋白是Ⅰ型跨膜糖蛋白,由1447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90KD。该蛋白主要包括3个功能区,即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胞外区是结合其配体Netrin1的区域,由4个免疫球蛋白结构域IG(Immunoglobulin)和6个Ⅲ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FN3(
4、FibronectinTypeⅢ)组成,簇集的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样功能区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特点,已知NCAM及其它细胞表面糖蛋白相似的机制,参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分化和生长。跨膜区富含疏水性氨基酸[1,4]。胞内区是信号传导区,包括Caspases切割位点,而Caspases是细胞凋亡通路的主要蛋白酶。作为依赖性受体,缺乏配体Netrin1时,DCC诱导细胞凋亡,在Netrin1存在时,DCC与其结合则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 1.2DCC基因诱导凋亡的机制Tanaka等[5]向DCC缺失的直肠癌
5、细胞中导入含有正常DCC基因的18号染色体,发现细胞恢复了DCC的表达能力后,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集落形成及裸鼠体内的致瘤能力。Narayanan等[6]用自然转化可能性很低的Rat131纤维母细胞,建立了能稳定表达的地塞米松可诱导的DCC反义RNA的细胞株,这种细胞生长率增加,并且使裸鼠具有了致瘤性。目前关于DCC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DCC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能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有关。Mehlen等[7]人发现缺乏配体Netrin1时,DCC诱导细胞凋亡,反之与Netrin1结合时则抑制凋亡。因此,DCC具有"依赖性受体"的功能DCC的ADD(
6、AddictionDependenceDomain)位于Caspase切割位点的上游,通过被Caspase切割后释放羧基末端引起结构变化而暴露。最近有学者[8]认为DCC诱导凋亡可能与死亡受体通路或线粒体通路不同。在缺乏Netrin1时,DCCCaspase活化复合体即凋亡体(apoptosome)的形成,它包括了APPL(也称为DIP13a)。在此过程中不需要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也不需要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AF1(apoptoticproteaseactivatingfactor1)相作用,APPL能直接结合DCC,在介导DCC诱导凋亡方面起正性作用。这表明DCC
7、拥有一个新的凋亡通路。另外,Kim等[9]发现netrinl能够通过泛素一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细胞表面的DCC,从而调节DCC蛋白的表达。 2DCC基因失活的机制及检测的方式 2.1失活的机制抑癌基因失活的方式有:等位基因缺失、点突变、染色体重组、抑癌基因产物与病毒或细胞的失活蛋白结合等[10]。而DCC基因的改变方式主要有: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5'13端纯合性缺失、外显子的点突变以及DCC基因过甲基化等[1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可能是DCC基因失活最普遍的机制。多数研究表明,DCC等位基因的杂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