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52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乌梅丸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52例作者:邬金玲,张帅,李步满,王斌,呼永河,吴深涛【关键词】乌梅丸;糖尿病性腹泻;中医药疗法2005年9月-2007年2月,笔者采用乌梅丸化裁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患者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依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1]:①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②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症;③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④饮食不当、受寒或情绪变化可诱发;⑤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大便培
2、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⑥必要时作钡剂灌肠或纤维肠镜检查。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如肠源性、胃源性、胰源性腹泻及肝、胆道、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所致的慢性腹泻。1.2一般资料 97例病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住院患者。男50例,女47例;年龄25~72岁,平均(56 2组患者均调节饮食,严格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0mmol/L)。治疗组予乌梅丸加减,药用乌梅10g,党参20g,炮附子、干姜、川黄连各1
3、23g,肉桂、黄柏、川椒各6g,细辛3g,当归15g,加水500mL,先煎炮附子,再入乌梅,后投其余药味,煎至200mL,早、晚餐后温服。对照组予思密达颗粒剂[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国药准字H20000690]3g,每日3次,口服。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1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1.4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1]。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成形,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2结果治
4、疗组52例,治愈20例(38.5%),好转24例(46.2%),无效8例(15.4%),总有效率84.6%;对照组45例,治愈15例(33.3%),好转15例(33.3%),无效15例(33.3%),总有效率66.7%。2组疗效经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χ2=4.30,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糖尿病性腹泻属中医“消渴”、“泄泻”3等范畴。历代大多数医家认为因脾胃虚弱,水谷失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阳互干,水谷互杂,遂发为本病,治疗多以健脾益气、涩肠固脱为主。而笔者认
5、为,该病燥热阴虚为本,脾虚失运,蕴湿化热,且久病及肾,阴损及阳为标;又因肾主二便,肾气失司,温摄无权,致水谷暴下,发为本病,实属上热下寒之证。《医宗金鉴》指出,乌梅丸方为“治上热下寒之祖方”。《伤寒论》提出该方“又主久利”。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说:“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酸甘化阴,辛苦通降,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从而提出“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的论断。方中黄连、黄柏性寒清热;附子、肉桂性热温寒;当归、党参分补气血;细辛、川椒温阳止痛。上述诸药以顾本,再加乌梅酸收涩肠止泻
6、以治标。全方寒热并用,多脏平调,共同作用于肠腑,而获显效。【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