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95299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性猝死200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性猝死20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冠心病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性猝死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例住院期间心性猝死患者。男135例,女65例,年龄42~85岁,平均63.5岁。根据心电图及酶学资料分为前壁梗死80例;下壁梗死32例;前下复合壁梗死45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3例。按Killip(NYHA)分级,心功能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55例;Ⅳ级120例。有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障碍136例;合并高血压病者168例;合并糖尿病者125例。根据患者相关项目逐项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
2、理。结果200例患者占同期心肌梗死总住院数的1.8%,与文献报道的1.5%~10%相符。结论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性猝死与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心功能状态、病理解剖特点、并发症及其诱因等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性猝死;相关因素 通过对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性猝死200例住院患者回顾分析,探讨其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以期降低发生率,提高存活率。 1临床资料5 1.1一般资料20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性猝死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135例,女65例,年龄42~85岁,平均63.5岁。根据心电图及酶学资料分为前壁梗死(包括前间壁、前侧壁、高侧
3、壁)80例;下壁梗死(包括后壁、右室)32例;前下复合壁梗死45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3例。按Killip(NYHA)分级,心功能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55例;Ⅳ级120例。有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障碍136例;合并高血压病者168例;合并糖尿病者125例。 1.2方法依据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心功能状态、并发症、合并症、猝死诱因及心电图表现等逐项进行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方法做统计学处理。 1.3结果200例心肌梗死致心性猝死患者占同期心肌梗死总住院患者的1.8%,与文献报道的1.5%~10%相符。 2讨论 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性猝
4、死是心脏内科急重症之一,临床上并非罕见。分析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5 2.1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男135例(67.5%),女65例(32.5%),差异有显著性,各年龄组间的发生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值均<0.05,提示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 2.2与梗死部位的关系前壁梗死80例(40.0%);下壁梗死32例(16.0%);前下复合壁梗死45例(22.5%);NSTMI43例(21.5%)。文献报道,多支病变导致的复合壁梗死及广泛前壁大面积梗死发生率高,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较NSTEMI发生率高,与本组结果相似。 2.3与心功能关系心功
5、能Ⅰ级5例(2.5%);Ⅱ级20例(10.0%);Ⅲ级55例(27.5%);Ⅳ级120例(6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提示左心功能减退是心性猝死的易患因素。它不仅反映梗死面积大,病变程度重,也同心排量(CO)和射血分数(EF)减少直接影响冠状动脉灌注有关。 2.4与病理解剖的关系据有关资料证实,心性猝死的冠脉内所有血栓均发生在硬化的斑块上,特别是发生在斑块撕裂的基础上,其血栓主要由纤维素和血小板组成,类似于凝集性血栓。血栓各层结构不一致,提示长时间血栓反复沉积,导致管腔进行性狭窄。心肌内小血管有小血栓阻塞引起小灶梗死,大血管内血栓可以长大或脱落,使整支或主干堵
6、塞,导致大面积梗死或猝死。 2.5与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关系5有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者136例(68.0%),无此并发症者64例(32.0%),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心性猝死与心律失常及传导障碍有密切关系。发生机制可能是:(1)心肌瘢痕边缘以及瘢痕内残存的心肌纤维是心律失常的发生地。缺血所致的心肌瘢痕和代谢障碍,使心室复极不均匀性产生折返环,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2)反复梗死可使微循环不完全闭塞,累及希氏束系统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3)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大片心肌缺血―再灌注或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造成室速、室颤致心性猝死;(4)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7、(心动过缓、房室阻滞等)和电机械分离(见于心脏破裂,大面积梗死)也是造成心性猝死的常见因素。 2.6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合并高血压者168例(84.0%),合并糖尿病者125例(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者均能导致或加速心性猝死的发生。其发生机制与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缺血、心肌损害和高胰岛素血症、高儿茶酚胺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IR)造成心脏兴奋和传导异常有关。 2.7与诱因的关系本组诱因主要为劳累(48.0%)、情绪激动(19.0%)、饱餐(19.0%)、用力大便(14.0%)等。可能是心电不稳定,引起致颤阈下降,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