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1例临床观察

乌梅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1例临床观察

ID:15191922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乌梅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1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乌梅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1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乌梅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1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乌梅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1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乌梅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1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乌梅汤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1例临床观察【摘要】本文观察用《伤寒论》338条乌梅丸改变剂型为汤剂加减治疗121多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经方乌梅汤(丸)加减我们自2001年3月以来,采用经乌梅丸改汤剂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1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6例,女75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40个月,平均58.9个月。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根据陈其奎、何兴祥、朱兆华主编的《消化疾病诊断学》[1]之溃疡

2、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拟定确诊。(1)临床标准有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黏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的患者。(2)结肠镜所见:(a)黏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b)黏膜粗糙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C)可见假息肉,结肠袋变纯或消失。(3)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4(4)钡剂灌肠所见:(a)黏膜粗乱及(或)上皮变化;(b)多发性浅龛影或小

3、的充盈缺损;(c)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成管状。(5)手术切除或病理解剖现可见肉眼或组织的溃疡性结肠炎特点。在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及克罗思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a)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之a.b.c三项中之一项及(或)黏膜活检可以诊断为本病;(b)根据临床表现及钡剂灌肠有a.b或c者之一项者可诊断本病;(c)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可以诊断本病;(d)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类型:

4、慢性反复型、慢性持续型、急性爆发型、初发型。[注1]:初发型是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爆发型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伴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除爆发型外,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级并可相互转化。病情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注II]:轻度患者腹泻每日3次,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6次,明显黏液血便,体温在37.5℃以上,脉搏在90次/分以上,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h。病变范围:直肠炎、直乙状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区域结肠炎、

5、全结肠炎。2治疗方法4采用《伤寒论》338条厥阴病本证之寒热错杂证之乌梅丸改汤加味。方药组成:乌梅20g,细辛10g,干姜10g,黄连10g,当归10g,附子10g,花椒6g,桂枝9g,人参10g,黄柏10g,无花果20g,石榴皮20g。腹中冷痛甚得热痛减,附子加至15g;气虚甚加黄芪30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服150ml,10天为1个疗程。3疗效观赛3.1疗效标准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

6、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3.2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临床治愈69例,有效4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56%。4典型病例孙某,女,58岁,经常腹痛、腹泻20年,近5年来明显加重,每日大便6—8次不等,便质稀薄,常伴有黏液血便,每日晨间5—46点必腹痛,泻后痛减。近5年来明显消瘦,体重由原来的70余公斤降至现在的约40余公斤,形寒怕冷,四肢不温,每年五一前后仍需穿棉衣保暖,小便清长,面色白,气短乏力,脉象沉而细数。曾辗转当地多家医院求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曾求医无数,效不佳,呈进

7、行性加重。2004年3月1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重度。证属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又有内热之寒热错杂症。给予本方加用黄芪30g,附子加至15g5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2004年3月15日复诊,病人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日2—3次,腹痛明显减轻,恶寒也已减轻,效不更方,守方五付,服后复诊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大增,继服2个疗程痊愈。5讨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结肠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伤寒论》338条,“厥阴病本证寒热错杂证之乌梅汤证云: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肝胆冷……此为藏厥,……乌梅丸主之。又主

8、久利”。方中重用乌梅,为安蛔止痛之主药,此处取其酸甘敛阴之火,用苦寒之黄连、黄柏以清上热,用辛热之细辛、附子、干姜、蜀椒、桂枝,取其气辛温性温以祛寒邪;用人参、当归益气养血。加用无花果、石榴皮以敛肠固脱。用此法治疗溃疡性肠炎效佳安全,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陈其奎,何兴祥,朱兆华主编.《消化疾病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