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91907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不孕症患者超声监视下输卵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孕症患者超声监视下输卵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评价超声监视下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阻塞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择86例不孕症妇女,采用3%双氧水作造影剂,加入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生理盐水,行经腹超声监视下输卵管造影术;结果双侧输卵管通畅者31例,一侧通畅一侧部分阻塞22例,一侧通畅一侧完全阻塞20例,双侧完全阻塞者13例,其中11例于造影术后2—10月怀孕;结论超声监视下输卵管造影术简单、有效,集检查、诊断与治疗一体,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关键词】输卵管造影超声不孕症原因十分复杂,输卵管阻塞是造成妇女不
2、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因药流、人流、取放环、宫内感染等引起的继发不孕,主要是由于输卵管粘连所致。作为一种初筛检查,在超声监视下行输卵管造影术,是检查输卵管是否畅通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从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对86例不孕症患者做了此项检查,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不孕症患者共86例,年龄23—39岁,不孕时间l—10年,其中原发不孕36例,婚龄2—8年,继发不孕50例,不孕婚龄2—49年。多有人流史。上环取环史、清宫史、流产及生产史,术前均排除男方因素及子宫、卵巢因素,白带检查正
3、常,阴道滴虫及真菌检查阴性。1.2仪器:日本阿洛卡1000型,探头频率3.5mhz造影剂为生理盐水30ml+3%双氧水8ml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4万U+糜蛋白酶8000U。1.3方法:患者于月经干净3—5天检查,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病人取截石位,适度充盈膀胱,先检查子宫形态、大小、位置、宫壁回声、内膜厚度、双卵巢大小、附件有无肿块,子宫直肠陷窝有无积液等情况;外阴、阴道常规消毒、冲洗,上好窥阴器后置宫内双腔导管,注入少量生理盐水,使气囊膨胀,以防滑出。缓慢注入造影混悬剂,先注入10ml观察造影剂在宫腔充盈情况,再继
4、续注入10—15ml,密切观察动态下气体强回声迅速在子宫、输卵管充盈及通畅情况,再记录造影后的图像,最后根据患者情况继续注入5—10m1,注射时注意有无阻力,有无气泡和液体返流,并观察患者反映情况,如遇较大阻力或患者腹痛剧烈时不可强行注入。1.4判断标准1.4.1输卵管通畅:当推注造影剂1—2s后,宫腔即可见微气泡强光团翻滚,并迅速向输卵管两侧移动,子宫周围被微气泡强光团包围,子宫轮廓逐渐模糊,宫旁出现粗线状或珠样强回声,有时伞端可见喷泉样改变,约30min后,子宫直肠陷窝出现局限性无回声区,注射无阻力,无液体及气泡返流。1
5、.4.24单侧通畅者注入造影剂后宫腔可见大片状强回声,通畅侧造影剂呈粗线状、曲线样或同一切面断续点状运动回声,患侧受阻部位见造影剂呈云团状,但不向远端滚动,受阻部位卵巢周围未见放射状强回声;显示输卵管通而不畅者,注入造影剂后,宫腔内仍呈大片状强回声,在患侧输卵管内缓慢出现微气泡光带,呈纤细状节段样或不连续强回声,同侧卵巢周围气体强光团出现较迟,子宫直肠陷窝积液少,注射时稍感阻力,可有气泡及液体返流。若为伞端阻塞,则可见输卵管增粗,内有液体滞留。1.4.3双侧不通者宫腔内微气泡团随注入量的增加而扩大,在宫腔内缓慢流动,呈漩涡状滞
6、留,双侧输卵管内无微气泡光带,注射造影剂时阻力大,有气泡及液体返流,子宫直肠陷窝未见液体聚集,患者腹痛明显。2结果双侧输卵管通畅者31例,双侧完全阻塞者13例,一侧通畅一侧部分阻塞22例,一侧通畅一侧完全阻塞20例,术中有14例患者出现短暂的轻微下腹痛,2例疼痛明显,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卧床休息后缓解,无需特殊治疗,随访无不良反应。55例阻塞患者中,有11例经过造影术后2—11月怀孕。3讨论4检查输卵管通畅度的方法很多,传统的子宫输卵管X线碘油造影,准确性虽高,但存在过敏风险,又有射线照射,腹腔镜直视下输卵
7、管注入美蓝溶液,能全面地准确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但损伤大,操作复杂,又难以重复检查,患者不易接受。双氧水造影重复性好,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且能在实时情况下观察子宫及输卵管是否通畅,操作熟练者几分钟即可完成检查,操作简便,一般无明显副作用,当推注造影剂遇阻时,稍加压力可将粘连的输卵管扩开【1】。部分患者因此受孕,在造影剂中加入抗感染及防粘连药物注入输卵管及盆腔,可让药物充分进入输卵管和盆腔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抗感染及防粘连作用。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超声引导下子宫输卵管造影用于不孕症的临床及治疗颇有实用价值,简单、快速、安全、可
8、靠、重复性强,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非常值得基层医疗单位推广运用。参考文献[1]张青萍,王新房,B型超声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03—20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