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ID:15191574

大小:27.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针刺疗法;拔罐疗法;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发病率随病程延长可达90%以上[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静止或夜间加剧,引起感觉迟钝、麻木和关节麻痹[2],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因严重的植物神经病变而发生猝死[3],笔者经临床实践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尿病依据W

2、HO制定的诊断标准[4],DPN依据《临床糖尿病学》的诊断标准[5]。入选病例均为血糖控制到较满意水平(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  52例患者全部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6-73岁;糖尿病病程3-24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10年。2治疗方法5严格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不再使用改善微循环或营养神经及其他治疗DPN的药物。主穴:合谷、曲池、三阴交、太溪。配穴:外关、八邪、足三里、血海、阳陵泉、内庭、八风。操作方法:合谷,先直刺0.5-0.8寸,再分别向大指、

3、次指、后溪穴斜刺;曲池,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向下斜刺1寸;三阴交,与胫骨面成45°斜刺0.5-1寸;太溪,向内踝斜刺0.5-0.8寸;阳陵泉,沿足少阳胆经循行向下斜刺1-1.5寸;其他诸穴直刺即可。采用提插泻法,使针感沿经络循行向手、足末端放射,得气后留针30min。十宣刺络、足趾端刺络:承筋刺络拔罐,待针刺出血自然停止后再拔罐,出血量:20mL穴位局部皮肤用酒精棉球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出血2-3滴。针刺每d1次,28d为1疗程。刺络隔日1次,14次为1疗程。于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测得神经传导速度。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肢端异常

4、感觉消失;有效:肢端异常感觉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肢端异常感觉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或加重。3.2结果5痊愈28例,占53.85%;有效18例,占34.62%;无效6例,占11.53%;总有效率88.47%。3.3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见表1,表2。表1治疗前后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表2治疗前后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4讨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消渴病迁延不愈而并发。目前普遍认为,本病是由于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推动血液运行无力,阴虚热盛可煎血液,致血行迟缓,血脉瘀阻,不通则痛而致

5、。  我院经过长期针灸临床及观察研究,认为久病入络,本病病位在络脉,属于络病范畴,血瘀络损是DPN发病的病机关键,活血通络、祛瘀生新、止痛除痹是根本治则。针刺疗法可刺激微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力,改善胰岛功能,恢复及加强胰岛受体及受体后作用,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有利于纠正糖代谢紊乱,协助控制血糖,并能提高局部痛觉阈值。由研究结果得知,本法可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从神经解剖学角度分析,所取的穴位多有神经分布,如合谷穴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深层有正中神经深支的分支;曲池穴浅层布有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足三里穴浅

6、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6],这些穴位可明显激发神经传导功能。《石室秘录》中指出“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以肾虚致渴,则无不同”5。可见本病肾虚是根本,痰瘀是继发因素,贯穿本病始末。故选取太溪、三阴交,补益肾阴。配穴则以补益气血,疏通经络为目的。  刺络拔罐法是刺络放血配合拔罐的一种综合疗法,《素问·针解篇》曰:“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刺络放血法旨在祛瘀通络,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周围软组织的营养供应。拔罐法具有温经补气、活血通络、祛湿除寒、消肿止痛之功,同时通过罐内真空的吸附力作用增强局部新陈代谢和自身免疫力,共同达到直捣病所的目的。【参考文献

7、】[1]梁晓春,郭赛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1999,40(1):52-53.[2]何丽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概况[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8,14(69):64-65.[3]施斌,熊奎志,熊慧萍.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吉林中医药,2005,25(5):13-14.[4]钱秋海.糖尿病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6.5[5]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2-252.[6]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8、86,90,133,198,20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