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ID:15189584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成素和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及对照组67例,治疗组应用促肝细胞生成素80mg及还原型谷胱苷肽15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1500mg静脉滴注,两组给予相同的支持治疗,疗程共4周,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状况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促肝细胞生成素与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好疗效。【关键词】肝硬化;促肝细胞生成素;还原型谷胱苷肽Abstract:ObjectiveT

2、oinvestigatethecurativeeffectofprohepatocytegrowthfactor(PHGF)andreducedglutathioneondecompensatedhepaticcirrhosis.MethodsTotally133patientswithhepaticcirrhosi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n=66)andcontrolgroup(n=67).PHGF80mgandreducedglutathione1500mgwereusedtotreatmentgroupbyinte

3、rvenousdropinfusionandreducedglutathione1500mgwasusedtocontrolgroupbyintervenousdropinfusionfor4weeks,whiletwogroupsweregiventhesamemultipletreatment.Thechangesofsymptoms,signsandhepaticfunctionwereobservedafter7treatment.ResultsTheimprovementofsymptoms,signsandhepaticfunctionintreatmentgr

4、oupwassuperiorto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TheunionapplicationofPHGFandreducedglutathionehasagoodeffectondecompensatedhepaticcirrhosis.Keywords:hepaticcirrhosis;prohepatocytegrowthfactor(PHGF);reducedglutathione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广泛性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分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代偿期肝硬化常导致各种并发症

5、,严重影响其预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作者自2000年以来应用促肝细胞生成素与还原型谷胱苷肽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3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82例,女51例,7平均年龄48.3岁,平均病程9.3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4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25例。根据Childpugh分级:B级63例,C级70例。本组病例均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3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7例。治疗组66例采用5%葡萄糖2

6、50mL中加促肝细胞生成素80mg、还原型谷胱苷肽1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5%葡萄糖250mL加还原型谷胱苷肽1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时间均为4周。两组同时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胆碱酯酶的变化以及用药期间副作用的发生情况。1.3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分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降至治疗前50%以下;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实验室检查无改善,甚至恶化或死亡[1]。1.4统计学处理7本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配对t检验,

7、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2结果2.1症状、体征的变化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食欲减退、腹胀、乏力及腹水减退等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2.2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变化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013讨论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有肝炎后、酒精性、淤胆性、血吸虫性等,在我国主要以病毒性肝炎所致最为常见。本组肝硬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