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关系探讨

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关系探讨

ID:15187031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关系探讨_第1页
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关系探讨_第2页
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关系探讨_第3页
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关系探讨_第4页
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关系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关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关系探讨【关键词】健康;长寿;生活方式  高龄老人组是21世纪老年人群中增长最快的年龄组。但慢性非传染病在全人口中的死亡比例亦在增长。人类如何达到既长寿、又健康的目标,是当前亟待攻克的科学难题〔1〕。近年来,国内在长寿老人、百岁老人调查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健康长寿经验〔1,2〕。本文就跨越30多年的前后3次长寿调查及追踪16年以上纵向观察所见结合文献作一综合分析。  1前后3次长寿老人调查及连续16年追踪观察对长寿经验的剖析〔3〕作者等在不同时期因不同目的作过多次长寿老人调查研究,涉及长寿经验方面,其中3次较有代表性:1958~195

2、9年,完成武汉地区90岁以上长寿老人50例调查报告。该研究在时间上在全国富有开创性。提出“经常的锻炼;主动、自觉、愉快而均匀的劳动;合理的饮食;愉快的情绪和重要器官较为健全”是长寿的4项主要因素〔4〕。81980~1981年完成长沙市区100例90岁以上老人的综合调查,发现健康长寿涉及社会、家庭、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但主要长寿经验可概括为“坚持活动,合理营养,生活规律,情绪乐观,戒烟酒,讲卫生”22字〔5〕。1991~1993年完成城市和山区长寿老人比较研究;经过344例长寿老人的体力、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检测评价,评定出个例的生活质量总分,然后对影响生活质量的

3、73项可疑因素,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分“城市、山区、城市加山区”3组各列出前6项主要因素。结果,3组共有的因素为“坚持活动,处世乐观和无重要器质性疾病”3条;城市组的另3项因素为“不抽烟,生活规律,早起早睡”;山区组另3项因素为“食欲好,劳动适度,视听尚可”〔6〕。综合上述不同时期完成的3篇长寿调查报告,内容一次比一次充实,方法一次比一次完善,结论则是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认为健康长寿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寿经验的集中点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核心内容综合为“坚持活动,处世乐观,生活规律,营养适中,戒烟少酒,讲究卫生”24字。经继续对上述第2、3次调查的长寿老人进行长期纵

4、向研究、特别是第2次100例,连续追踪16年,直到最后1例去世。发现凡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者,长寿期仍有独立生活能力,且临终前病程短,痛苦轻;反之,生活方式欠健康,诸如不爱体力活动等,虽因有较好的遗传素质也能获得高寿,但长寿期多丧失生活能力,带病生存时间长,痛苦大〔7〕。有力的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长寿的保证。8  2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古今中外的共识  2.1符合中医学的养生观  中医学论术养生始自1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历经各朝,学派众多,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8〕:  2.1.1讲究动以健体,体欲常劳,劳逸适度  源于《

5、吕氏春秋》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原理,遂形成“体欲常劳,劳勿过极”的养生原则,指出“不动则气郁,动极则气耗”,都对健康不利,并创造出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独特锻炼方法。  2.1.2提倡静心养心,重视精神修养,情绪平衡  中医学认为: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正常的情志活动,有益于身体健康。惟情志太过,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就会致病。《内经·素问》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四要》进一步阐明:“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使怡神养志成为养生学中重要一环。8  2.1.3讲究生活规律  中医认为:人的寿夭与

6、起居合理安排有关。《素问》提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后医家们并按阴阳四时变化提出了相应的生活起居合理安排建议。  2.1.4强调饮食有节,营养适中,食勿过度  从《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对于饮食营养的论术颇多,形成食疗专著。阐述了各种食品的功能,“食养尽之,无使过之”的道理,要求做到合理搭配,饥饱适中,食宜清淡,不可过饱。  2.2符合著名学者兼百岁寿星的长寿经验(仅举3例)  2.2.1著名老年学家、生化学家、健在的108岁郑集教授  曾根据对健康长寿老人的调查结果及参考中外养生学家的养生之道,提出健康长寿十诀〔

7、9〕:①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②生活有规律。③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④注意休息和睡眠。⑤注意饮食卫生,切戒暴饮暴食。⑥严戒烟、少喝酒。⑦8节制性欲和不良嗜好。⑧不忽视小病。⑨注意环境卫生,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⑩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2.2.2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前名誉会长,终年103岁陈立夫先生  他根据自己学习中医养生学的心得,吸取现代科学知识,结合自身体验,提出“养生真诀”:“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蔬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热,知足常乐,无求常安”48字,作为他追求身心健康的最高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