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86311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久泻实证治验五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久泻实证治验五则【摘要】泄泻,有暴泻和久泻之分。一般而言,暴泻属实,久泻属虚。但也有一些实证久泻,因失治、误治令由实证久而转为虚实夹杂之证。临床上久泻亦应审证求因,据因论治。本文报告了湿热久泻、由积致久泻、由虫致久泻、气郁致久泻、血瘀致久泻等5例实证久泻,审因论治,疗效均好。【关键词】久泻;实证;辨证施治久泻一般属虚者多,在临床上我们也治验不少久泻的实证。现报告如下。1湿热久泻 患者,男,37岁,工人,于2005年3月4日初诊。患者于2003年春节期间,因饮食不慎致大便次数增多,日达4~5次,伴不思饮食,腹胀,少腹疼痛,时下脓血便,并有
2、下坠感,到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结肠炎”5,先找中医治疗,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参苓白术散治疗十日症状丝毫不见轻,并逐渐加重,大便日增至十余次。住县医院治疗,经西医(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不久复发,再入县医院,按同样的方法治疗无效,日久患者丧失信心。在其家人多次劝说下,来我院求治。就诊时患者骨瘦如柴,倦怠乏力,大便泄泻日达10次以上,少腹疼痛,并伴有脓血便,口苦时呕。此气血虚弱,脾失健运,寒湿之体日久化热所致。先给予清热利湿,佐以固涩之品。处方:酒大黄炭为末,装入胶囊内,每日一两次,每次三粒[1]。以米壳10g,乌梅15g煎
3、汤送服大黄炭胶囊。服上方三天后,大便已转为一天一次,但仍稍便溏,嘱患者用参苓白术散,每日两次,每次一包巩固1个月而泄泻彻底治愈。两年后随访未见复发。2积致久泻 患者,男,53岁,2002年4月5日初诊。患者曾在五年前不明原因发现大便次数增多,日达7~8次,腹痛即泄,泄后则安,到县中医院治疗,按痛泄要方加减服药十余付不见轻。转来我院治疗。当问病史时,患者说初得病时是由伤食引起,故笔者先按消食导滞之法,待泄止后再投补益之品[2]。处方:四消丸10包,每日两次,每次1包,患者药尽病愈,又给参苓白术散60包,每日两次,每次1包巩固1个月。1年后
4、随访未见复发。3虫致久泻5 患者,男,48岁,2005年9月8日初诊。患者泄泻已5年之久,每日大便5~6次,并伴有胃脘部发凉,喜进热食,大便中有未消化之食物,泄前有腹痛肠鸣现象,四肢发凉,全身无力,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中医给予参苓白术散、理中汤、四神丸、补脾益肠丸、真人养脏汤等补剂,有时也暂好一时,但总不能治愈,今日特来我院求治,当问及患者有无脓血便时,患者说大便中有白色片状物,笔者怀疑是绦虫节片,并让患者明天来时取些标本。次日看过标本确定是绦虫节片。因此就先治其虫。处方:大白10g,紫苏15g,榧子15g,贯众15g,大黄10g,一付
5、二煎一次顿服,嘱患者当晚少进饮食,次日晨未进饮食时,先吃南瓜子(去皮)100g,嚼食后3min将上药服下,30min如不解大便再服元明粉30g。患者照此方法,待元明粉服下几分钟后果然打下一团绦虫,有头有尾约5~6尺长。虫下后当天大便就恢复了正常。让患者服十全大补丸调养1个月。随访2年未见复发。4气郁致久泻 患者,女,40岁,于2007年4月2日初诊。患者晨泄已3年余,每天除晨泄外,大便仍有4~5次,便中夹有黏条和不消化食物,全身无力,不思饮食,每因生气后大便次数增多,时有胸胁胀痛,待打嗝和矢气后腹部感到舒适,脉沉弦,舌苔薄。此系肝气乘脾
6、所致,给予痛泄要方合四神丸加减。处方:陈皮12g,白芍20g,土白术15g,肉豆蔻10g,吴茱萸5g,补骨脂15g,五味子15g,米壳10g,鸡内金15g,砂仁10g(外包后下)。三付水煎服。二诊(4月6号)三付尽剂,其泻已止,以香砂六君汤加减巩固半月。5血瘀致久泻5 患者,男,42岁,于2003年6月4日初诊。患者黎明即泻已四五年之久。近来大便次数增多,并伴有四肢冰冷,全身无力,大便中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食欲欠佳,曾在本大队卫生所、县中医院、市中医院治疗,中医处方均予补中、四神、参苓之品,西医处方大都是肠道消炎之类,但始终不见好转,患者
7、后来我处治疗。笔者根据患者的表述,又验其舌发暗,诊其脉沉涩。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所录“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瘀血过多……”,遂用隔下逐瘀汤加减治疗[3]。处方:乌药15g,当归10g,枳壳15g,白芍15g,灵脂15g,红药10g,桃仁10g,元胡10g,丹皮12g,香附15g,米壳15g,乌梅15g,甘草10g,五付水煎服日一付。二诊(6月9日)服上方五付后晨泻愈。其他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缓解,以补剂巩固15付,上证彻底治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6体会 泄泻一病,有暴泻与久泻之分。一般而言暴泻属实,久泻为虚。而在临床所见,久泻不尽均
8、属虚,也有些实证因为失治误治,久而久之也会由实转为虚实夹杂之证,笔者选的这五则久泻病例均属这种情况。所以临床上遇到久泻按通套之法不效时即不可再拘泥一法,死守一方,一概温补,而应审证求因,据因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