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103例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病103例临床分析

ID:1518520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子宫腺肌病103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子宫腺肌病103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子宫腺肌病103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子宫腺肌病103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103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103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方法本院因各种妇科疾病行子宫切除的病例标本103例。结果103例中病理诊断单纯子宫腺肌病者33例,合并子宫肌瘤41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合并卵巢肿瘤10例。讨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但其漏诊率很高,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意识,提高B超和MIR诊断技术,以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关键词】子宫腺肌病临床分析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但其漏诊率很高,本文回顾分析103例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资料,以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

2、院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因各种妇科疾病行子宫切除的标本615例。615例患者病理确诊有子宫腺肌病98例,子宫腺肌瘤5例。本研究对此103例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按陈忠年等[1]的标准进行评定。2结果4发病情况:本组103例经产妇100例(97.1%),未产妇3例(2.91%);原发不孕3例(2.91%)继发不孕15例(14.6%);有剖宫产史19例(18.4%);人工流产史76例(73.8%),有放置宫内节育器史34例(33.0%),诊断性刮宫史6例(5.8%);有双侧输卵管结扎史

3、24例(23.0%)。就诊年龄30岁至50岁占90.9%,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40.5岁。103例中,有子宫增大94例(91.3%),痛经55例(53.4%),月经过多或紊乱72例(69.9%),下腹痛11例(10.7%),无症状13例(12.6%)。94例了宫增大者中86例子宫小于孕12周;单纯子宫腺肌病无1例超过孕12周,而子宫增大超过孕12周的8例患者均并发子宫肌瘤。术前诊断:本组术前诊断有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56例(54.4%),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13.6%);而单纯误诊为子宫肌瘤33例(32.

4、0%)。103例患者术前均做B超检查,提示有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52例,占50.5%,而误诊为单纯子宫肌瘤者达35例(33.9%)。病理特点:本组标本中有48例在大体描述中较详细,病变分布部位以子宫后壁及均匀弥漫多见,分别占42.8%和41.1%。子宫前壁及双角较少,103例中病理诊断单纯子宫腺肌病者33例(32.0%),合并子宫肌瘤41例(39.8%),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24.3%),合并卵巢肿瘤10例(9.7%)。有12.1%的标本合并宫内膜增生。3讨论发病原因和机理:本病病因和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从本文资料看97.

5、1%的患者有分娩史,提示妊娠可能与本病有关。人工流产和放置节育器史分别占73.8%和33.1%,共有92.0%的患者曾有宫腔手术或操作史,可能是本病诱发因素,说明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引起炎症性疾病,促使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内而生长发病。本文18.4%的患者有剖宫产史,剖宫产诱发本病已为人们接受。本文23.%的患者有绝育史,双输卵管结扎后,月经期可使两侧宫角压力增高,而诱发本病。4误诊原因: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发病群体相同,临床表现相似且子宫肌瘤又是常见良性肿瘤,故易将子宫腺肌病误误诊为子宫肌瘤而漏诊。本组病人术前

6、误诊为单纯子宫肌瘤占32%。另外子宫腺肌病B超声像图表现虽有一定特征,但因其常合并子宫肌瘤,本组39.8%,所以易忽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本文B超漏诊率33.9%。子宫腺肌病的决定性治疗是手术,此点与子宫肌瘤相同,临床医生常不重视二者的鉴别。如何提高诊断率:①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意识,对无典型痛经史者,盆腔检查子宫增大,质硬或伴有触痛结节时,考虑到子宫腺肌病可能。②提高B超诊断技术。对疑诊病人在月经不同时期(经前、经期、经后)进行B超检查,动态观察超声图像变化,综合分析诊断。有报道[2],弥漫性腺肌病更适合应用阴道超声检查,敏感性达

7、80%,特异性可达74%,较腹部探头准确性高。③MRI:常用T2重影像诊断子宫腺肌病,于月经前后对比检查,图像发生变化,对诊断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并可诊断两者同时并存,对决定处理方法有较大帮助,这是MRI的主价值[3],但MRI价格昂贵,只能在必须时采用。④近年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4],以CA125>35kn/L人为诊断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合并子宫肌瘤的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85%。且CA125在监测疗效上有一定价值。参考文献4[1

8、]陈忠年,杜心谷.妇产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35-138.[2]FedeleL,BianchiS,DortaM,etal.Transvaginalultrasonographyinthediagnosisofdiffuseade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