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ID:15184486

大小:3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1

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_第1页
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_第2页
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_第3页
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_第4页
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及思考作者:燕海霞,王忆勤,宫爱民,李福凤,付晶晶【摘要】中医脉诊是临床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中医脉象形成与心血管系统的状态密切相关,从血液动力学角度探讨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文章就近十余年从血液动力学角度开展的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关键词】中医;脉象;血液动力学;机制;研究现状  Abstract:PulsediagnosisisoneofTCMdiagnosismethodstoexamineillnessandrec

2、ognizesyndromeinclinic.Priorstudieshavedemonstratedthatthereis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TCMpulseandstatusofcardiovascularsystem.ConsiderableachievementhavebeenmadeinformationmechanismofTCMpulsebyhemodynamicanalysis.Generalsurveyinstudyofpulsebyhemodynamicmethodswasreviewed

3、andideaforfurtherresearchwasproposedinthispaper.14  Keywords:TCM;Pulse;Hemodynamics;Mechanism;Researchstatus  脉诊是中医临床独具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现代研究表明,心室的周期性收缩与舒张所导致的主动脉的一张一缩将以波的形式自主动脉根部出发沿着动脉管传播,这种波就是脉搏波[1]。中医脉诊中常用的寸口诊法即是这种脉搏波在桡动脉处显现的部位(深浅)、速度(快慢)、振幅(强度)、周

4、期(节律性)和波形(形态)的综合反映[2,3]。因此,要真正理解中医脉象的形成机制,必须借助于血液动力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近年来,已有学者从血液动力学角度开展了中医脉象的形成机制研究。本文就近十余年从血液动力学角度开展的中医脉象形成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分析不同脉象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改变  1.1脉位异常类脉象马良宵等[4]应用MRI和B超等影像学方法研究浮脉和沉脉的脉“形”属性特征。研究采用NX-8型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分析仪及Magnetom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观察寸口桡动脉血管的运动,测定反映脉“形”14属性的相

5、关指标。研究结果提示:脉位浮变时寸口桡动脉明显扩张,其横截面的直径和面积均明显增大,均呈现脉形属性偏宽的改变;脉位沉变时,血管口径、面积均减少,呈现脉形属性偏窄的改变。牛淑冬等[5]在此基础上又加入SONOS-10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了浮脉和沉脉的血流动力学的其他相关指标。研究结果提示,浮脉者桡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减小,心率加快,平均动脉压、脉压减小;沉脉者桡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舒张期血流峰值均显著减小,阻力指数明显增大,平均动脉压、总外周阻力升高,脉压、每搏输出量减少,心指数下降。因此认为脉位的形成与心脏

6、泵血量、血管张力及外周阻力、脉管系统的血流充盈、切脉局部血管的管径及横截面积、轴心位移幅度、管上组织厚度等因素有关。  1.2脉率/脉律异常类脉象  1.2.1迟脉与数脉陈素云等[6]采用RM-6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了53例迟脉和58例数脉患者的心功能,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均有左心功能损伤,心脏每搏输出量较正常组均减少,射血前期时间较正常组均延长;迟脉组心缩力指数和心脏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和数脉组明显降低;迟脉组左室射血时间较正常组延长,数脉组左室射血时间较正常组缩短。两组动脉顺应性均降低,迟脉组总外周阻力增高,血流缓慢;数脉组总外周阻力降低,血

7、流加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14  1.2.2促、结、代脉李冰星等[7]对50例促、结、代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代脉者85%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结脉和促脉多见于各种类型的期前收缩,有器质性,亦有功能性;促脉多为功能性。对结代脉血液动力学观察结果显示:结代脉患者有心脏左室总泵力显著降低;射血分数、左室有效泵力、射流压力明显降低,外周阻力增加,提示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心肌耗氧量、心脏功率反而增加,说明心肌耗能性代偿亢进,而能量的转换降低,心脏受损。  王志耘等[8]研究发现结代脉者的脑血流图表现为血流缓慢,速度下降以及高阻力改变。结代脉

8、常见于临床有各种期前收缩的病人,一方面心室收缩时间提前,回心血量减少,致每搏输出量减少,血液压力下降,从而使远端血流速度下降;另一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