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必考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ID:15180232

大小:9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必考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_第1页
必考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_第2页
必考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_第3页
必考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_第4页
必考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考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

2、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二、【何】(

3、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①客何为者?(《鸿门宴》)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

4、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10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②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①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何乃】译为"怎能"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三

5、、【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①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①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

6、的翻译。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乎:对。)(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四、【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7、"却""竟(然)""反而"等;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荆轲刺秦王》)(二)用作代词。10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8、,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五、【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①秦王恐其破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