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

ID:15152028

大小:5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_第1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_第2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_第3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_第4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_第5页
资源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  葛红兵  摘要:20世纪90年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断代,其意义和价值,尚未得到文学理论批评界的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文学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整体性的农耕书写特征,整体性的启蒙叙事、革命叙事困境,具有主动性反拨的意味。重新认识20世纪90年代文学,我们可以梳理出三种叙事走向:探寻古典文化、皈依身体性属、走向民间话语等,但无论哪一种,都不能算是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整体困境,它们本质上依然属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整体性困局范围之内,尽管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对启蒙叙事、革命叙事的反思,是对现代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反背。2

2、0世纪90年代,作为20世纪的“末世”,其文学短处和它的成就一样鲜明,对20世纪80年代的厌弃(包含对20世纪80年代对五四文学的高扬策略的厌弃),使它带上了无起点又无终点的“世纪末”色彩。  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文学探寻古典皈依身体走向民间  作者:葛红兵1968年生,江苏南通人,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44)  随着那个时代出名的作家纷纷职掌全国及各地作协,登上领导岗位,20世纪80年代文学似乎笼上了一层光环,“重返80年代”等类似口号的提出,似乎正神话着文学上的20世纪80年代,但是,“重返”的要求却并非只是“神话”,

3、相反可能代表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某种普遍诉求。到底是什么冲动在支撑着这种“重温20世纪80年代”?本文作者认为,中国学术思想界的确需要一场“重温80年代”的运动,但是,本文并不试图以此为目的,本文试图讨论的是: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到底抛弃了什么?知道我们丢了什么,才能真正知道我们回头要找什么。  上篇“传统”:回溯式寻找者的稻草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也许应该从两个人及其两部作品开始:贾平凹《废都》、余秋雨《文化苦旅》。  贾平凹是一个具有极高敏感度的作家,20世纪80年代,他写作了《浮躁》,小说名此后成为整个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状况的代名词。

4、《废都》的出场,也有同样的效应,这是一部在语言上模仿《金瓶梅》,在意识上也承接了中国明末《金瓶梅》(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长篇小说)文脉的小说,为什么《废都》突然接回了这个中国小说久已尘封的传统?《废都》某种程度上告别了理想主义风尚而转向世俗人生,告别了国家主义思潮而转向市井个人,告别了某种人文高蹈而转向物欲情欲,小说描写精神的幻灭、肉体的堕落、生命的毁灭。污浊的社会和扭曲的人性构成了小说世界观的一体两面。贾平凹突然之间把笔锋转向对物欲和情欲的批判与剖析,那种对改革和人性的赞美,对未来的信心与追求,为什么突然之间让位给了西京的暗淡黄昏及城头幽幽飘荡的埙的回音?与

5、《废都》的市井人物、世俗风情中心,相比于理想人物、国家中心,物欲和情欲的扭曲描写,堕落和高蹈、善和恶的边界突然模糊了,曾经的反抗变成了扭曲自我以便适应,变成了迎合——今天看来,《废都》展示的一切,20世纪90年代初,相比于后来的世纪末“狂欢”,在中国还只是苗头,歌颂理想和礼赞未来转化为描摹黑暗和顺从丑恶,作者似乎突然之间丧失了用普通话叙述的兴趣,他突然改为俚俗化的文白口语,他是厌倦了什么吗?这种深层的颓唐和失望,也许不是来自对实有的观察,而是来自对心相的体验。这样体验里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赞赏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金瓶梅》的评价:“作者之于世情,盖诚

6、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这种论断用在《废都》上,可能也适用。  《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曾经职掌哈佛教职的李欧梵先生称其为20世纪中国最好的小说。这种在海外的成功,和它在海内的喑哑局面,构成了鲜明对比(事实上这部小说的命运,也和贾平凹在十年后书写中国田园生活的消溃及乡土文化的溃败的《秦腔》构成了鲜明对比)。这部小说此后在国内的命运众人皆知,它在政治上无论如何都似乎只能被判极刑,在思想上因为触犯了“诲淫诲盗”的知识分子传统,也更因为对知识分子形象的灰暗描写,没有得到国内思想界的认可。这些让我们的讨论远远没有得到深入。为什么,在这个时刻,

7、作者要把自己的眼光上溯到400年前的相隔两个朝代的兰陵笑笑生时代?作者在什么层面上预感到了末世的轮回?什么样的失望情绪在主宰着作者对知识分子、国家、社会及至人性的如此悲观和颓废的看法?时过境迁,今天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已经不太重要,但是,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反复审视,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贾平凹试图在传统的佛家和道家思想哲学中寻找慰藉的佝偻身影。  贾平凹是否极端渲染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失望情绪?又是否他的那种佛道思维是否太过悲观?这些都还晦暗不明,当下远未到它们彻底澄明的时刻。但是,他在书写的政治策略上无论如何都是失败的,与他的失败呈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人——余

8、秋雨的特别成功。这个人某种意义上渲染的情绪和他是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