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

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

ID:15151456

大小:30.5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_第1页
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_第2页
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_第3页
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_第4页
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预防外交产生的前提:危机意识  一个民族的危机意识是其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中国古语说“居安思危,长治久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唯物辩证法讲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讲矛盾转化,相反相成。矛盾转化是有条件的。人们要把握矛盾转化的主导权,要使自己的行动具有前瞻性,首先要看到发生对立面的可能,看到存在对立面的迹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面临丛生的荆棘、四伏的危机,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看不到,就会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机发生了还不知道风险从何而来。虽然未必无法补救,

2、但总会显得较为被动。中国又有一句古语说,“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道理同样也是讲,要依据发生对立面的可能,存在对立面的迹象,想对策,想应对措施,想如何创造条件使对立面发生有利于自己的转化,使自己站住脚,继续发展。“预”是“立”的前提,“不预则废”。作为如此庞大的超级大国,作为在经济、金融、军事、高科技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国家,美国当局依然认为,它所处的安全环境动荡不定,充满许多可能变得更加致命的威胁和挑战。危机意识不是杞人忧天或者妄自菲薄,而是为了克服盲目性,增强主动性,防患于未然,变以后的被动为现在的主动,化解可

3、能出现的风险和危机,至少减弱其危害程度,以求把握全局,总揽全局。  危机意识是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危机的预期。一个民族的危机意识有两大类,均涉及国家安全:一类是对内部发展构成潜伏危机的预期;一类是对国际环境可能引发的危机的预期。在这两类危机预期中,后一类更引起人们重视。就目前国际形势而言,尽管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仍潜伏着种种不确定因素,包括:  1.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历史上,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大规模战争的结果,而今要在不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和平条件下实现,这是没有先例的

4、。我们在充分认识国际格局可能和平转换的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非和平转换的可能性,充分估计转换的复杂性、曲折性。导致转换复杂化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这些因素的作用。例如,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残余,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愿望转化为保守主义目标,因为这中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  2.全球力量对比严重失衡。要改变这种失衡,即使有最理想的条件,至少也得在半个世纪以后才能实现,在这期间,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凭着自己的优势,不会放弃建立全球等级体系的欲望。这当然与多极化趋势相背离。美国认为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对

5、美国继续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威胁。美国要迎接挑战,要把可能出现的威胁消除在美国本土之外。由此带来的矛盾与对抗不能排除。NMD与TMD的建立将会大大加剧这种危险的现实性。  3.多极化趋势未必等同于和平与稳定。从历史的经验看,多极化体系是极不稳定的国际体系。从现实来看,由于传统的“实力—权力”逻辑和冷战思维的存在,多极化过程也潜伏着负面效应。预计在21世纪将有近10个国家上升到大国、强国的地位。在这些国家中不能排除出现新的霸权国家的可能性。霸权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同样也不能排除。与此同时,据估计,世界上将有50—60

6、个新的国家分裂出来。此起彼伏的地区性的局部战争将长期困扰国际社会。  4.新科技革命所引发的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无论是军事装备、作战方式、打击能力都是史无前例的。历史表明,军事革新总是意味着新的大规模战争。新的、巨大的打击能力对军事强国具有难以自制的诱惑力;仅作为一种威慑力而不投入实战,不仅历史上没有先例,而且现实生活中也难以令人信服。  5.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会,但由于各自的起点不同、可资利用的机遇及其应对不同,加上国际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有关国家经济、

7、金融的被动式风险大大增加。尽管国际社会驾驭市场的能力大大加强,但至今还不能免除危机的发生。而一场大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后果,对发达国家可能是伤“筋”,对发展中国家则可能是动“骨”,将使它们倒退数十年,其对政治、安全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面对这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国际社会在寻求全球和地区稳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同时,也不能不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产生某些忧患意识或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将稳定国际社会的愿望变为现实的重要前提,也是预防外交赖以产生的重要前提。日益强烈的危机意识,使预防外交得以应运而生。  二、预防外交的战

8、略功能及前景:以中、美为例  “刺激—反应”被认为是传统外交的基本模式。时至今日,这一基本模式未发生根本改变。不管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自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刺激,不管刺激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依据对刺激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判断,制订对策作出反应,至今依然是外交部门的基本实务。作为对现实刺激作出反应的艺术,外交中的作为或不作为都是艺术性的。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