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ID:15132683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脂类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破裂和血栓形成等因素起关键作用,而粥样斑块突然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由此可见,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抗凝治疗的疗效观察,同时记录有无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

2、003年1月至2005年4月收入本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8例,男63例,女45例(绝经后1年以上),年龄42岁~78岁,平均年龄(63±7)岁,病例符合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和WHO建议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试管法凝血时间(C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g)、磷酸肌酸同工酶(CK5MB)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除外,无外伤及出血性疾病,无血小板减少症。心绞痛类型:初发型心绞痛42例、恶化型心绞痛34例、自发性心绞痛22例(其中变异型心绞痛5例)

3、、梗死后心绞痛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4例。  1.2给药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司匹林0.1g,3次/d,同时口服消心痛10mg,3次/d,心绞痛症状发作时可含服硝酸甘油片并记录其用量,根据心率、血压情况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ACEI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用阿司匹林、消心痛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每疗程7d。  1.3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心电图变化。24h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次数、缺血持续时间、缺血最长时间、室性早搏数、阵发性室

4、速次数。心肌梗死发生与猝死发生率、出血情况。  1.4疗效判定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2/3或2/3以上,或发作时间缩短,不用或用硝酸甘油易于缓解,心电图下移的ST段恢复≥50%或倒置的T波恢复直立;无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变化。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5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见表1,可见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明显提高。  表1两组的临床疗效(略)  注:ΔP<0.05。  2.2心肌缺血的次数

5、、时间及心律失常的次数治疗组均明显减少,见表2。  表2心肌缺血次数、时间及心律失常次数(略)  注: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3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观察期间治疗组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对照组6例,两组均无猝死病例发生。  2.4出血情况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出血情况。治疗组仅1例腹壁部位出现3cm×3cm的瘀斑,1例注射局部皮肤发痒,但未影响继续治疗。5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粘附、聚集,凝血系统激活,血栓形成,同

6、时可伴有血管痉挛,引起血管明显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形成征象约占50%~80%,血管内窥镜显示血栓形成率为80%~90%,多为非阻塞性白色血栓[2]。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目的为阻止血栓增大,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作用更为突出。低分子量肝素通过较强的抗Xa活性来达到抗凝效果,其抗Xa活性半衰期长,是普通肝素的2倍~3倍,同时具有一定的溶栓作用,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并有轻度扩血管作用[3]。低分子量肝素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降低了影响血小板功能所致的出血并发症[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

7、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变化及心肌缺血次数、时间、心律失常的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出血副作用不明显。因此,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便、安全、有效,无需实验室监测,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5  [2]汪一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和防治新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1995,15(1):48.  [3]洪顺,柏学敏.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

8、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0):595.  [4]王加峰,王东风.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治疗观察[J].山东医药,2002,42(1):4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