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ID:15122437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关键词】糖尿病性胃轻瘫;中西医结合;疗效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见症状包括早饱、恶心、腹胀、呕吐、食欲不振等〔1〕。2005年1月~2008年1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GP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为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51.5±2.5)岁;空腹血糖8.5~25.5mmol/L平均(9.5±

2、3.5)mmol/L;糖尿病史5~20年,平均(10.5±3.5)年。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8~76岁,平均(50.5±2.0)岁;空腹血糖8.0~26.0mmol/L,平均(9.0±3.0)mmol/L;糖尿病史6~21年,平均(11.0±4.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水平、糖尿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按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并符合如下条件:①餐后饱胀、恶心、厌食及上腹部不适症状。②胃部饱满,见胃型

3、,或震水音阳性。③X线钡剂造影检查提示胃蠕动收缩力减弱、排空延迟。④6排除溃疡病、胃肿瘤、幽门梗阻等及其他器质性胃病而导致的胃动力异常。⑤自愿在门诊坚持治疗并完成疗程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和调节饮食的基础上,餐前30min口服吗丁啉20mg,3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和调节饮食的基础上,按中医辨证分为胃阴不足和脾气虚弱2型给予中药治疗。胃阴不足治宜健脾益气和胃,方用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太子参、淮山药、莲子、白豆蔻仁、神曲、白术、法半夏、陈皮、茯苓、厚朴、枳壳等;脾气虚弱型治

4、宜滋阴养胃,方用麦门冬汤加减,药用:麦门冬、太子参、沙参、天花粉、生地黄、石斛、白芍药、姜半夏、竹茹、佛手、芦根、甘草等。中药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治疗组同时辅以内关、中腕、足三里针灸治疗,操作:内关直刺1寸,用捻转泻法以针感向腕指方向放射为度;足三里直刺1.5寸,用提插捻转补法以局部麻胀或向膝腹部放散为度;中脘直刺1寸,用捻转泻法以脐腹酸胀为度。两组治疗均以2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3〕标准判断。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

5、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6  2结果  2.1两组胃排空时间和空腹血糖比较治疗后两组胃排空时间和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胃排空时间和空腹血糖含量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胃排空时间与空腹血糖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01;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1)P<

6、0.05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微头痛2例,不需处理能坚持疗程治疗。  3讨论6  现代医学对DG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糖尿病的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症、胃肠激素失衡、微血管病变等因素〔1,4〕有关。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措施,血糖控制后,其胃轻瘫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如果胃轻瘫没有有效治疗,其胃排空时间延长,可导致血糖不稳定,两者互相影响,故其治疗应不仅控制血糖,还需促进胃肠蠕动。吗丁啉是一种作用较强的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增加胃窦、十二直肠的协调运动,加速胃

7、排空,调节胃肠道正常活动,从而改善DGP患者的早饱、腹胀、餐后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且不会引起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亦不会引起心律失常。本对照组在控制血糖和调节饮食的基础上,给予吗丁啉治疗,取得显效1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75.7%,且无明显不良反应。6  中医学认为DGP病机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湿阻、痰浊、食积、湿热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5〕。本治疗组按辨证分为胃阴不足型和脾气虚弱型患者分别采用六君子汤和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方中太子参、白术、莲子、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和

8、胃,以治其本;沙参、麦冬、天花粉、生地、石斛滋阴生津以治阴虚内热;枳壳、厚朴、白豆蔻仁、白芍、神曲、佛手、半夏理气降逆止呕;竹茹、芦根益胃和中,治胃热呕呃;陈皮益胃健脾,攻补兼施,补气而不助邪,滋阴而不呆滞,理气而不伤阴。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养阴和胃、行气降逆之功效。内关为主治内脏疾患之要穴,针刺内关可调整内分泌系统功能,抑制胃酸分泌〔6〕;足三里为阳明胃肠经的合穴,针刺此穴能振奋脾胃阳气,恢复胃肠蠕动的功能〔6〕;中脘为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