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ID:15119440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_第1页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_第2页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_第3页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_第4页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作者:涂江虹,刘瑞祥,罗国胜【摘要】目的旨在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含量,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Roche(罗氏)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模块MODULARP系统及CRP分析试剂(美国Roche公司产品),以免疫浊度分析法定量测定SAP组35例,UAP组26例,AMI组15例,正常对照组42例血CRP浓度。结果SAP组、UAP组、AMI组三组与对照组相比,CRP均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用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CR

2、P的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不同类型的诊断指标及判断病情程度的指标【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C-反应蛋白  近年来,有关冠心病(CHD)的发病机制中,炎症学说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1]。C-反应蛋白(C-Reactive7Protein,CRP)作为一种炎症反应的敏感而非特异性标志物,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通过

3、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旨在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冠心病患者76例,入选对象均为2003~2006年10月入院的冠心病病人,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男56例,女20例,年龄42~76(平均62.50±8.53)岁,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将入选76例患者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5例。正常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

4、7例,年龄32~78(48.2±10.8)岁。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急慢性感染、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1.2方法7  所有入选病例于入院后的次日清晨空腹时抽取肘静脉血2~4ml,静置2h后,使用高速离心机快速分离,将分离后的上清液样本置于低温冰箱保存直至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留取血样标本至检测,CRP的检测使用Roche(罗市)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模块MODULARP系统及CRP分析试剂(美国Roche公司产品),以免疫浊度分析法定量测定血CRP浓度。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5、(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CRP浓度测定的结果见表1。表1各组间血清CRP浓度的比较(略)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UAP组、AMI组与SAP组比较,△P<0.01  SAP组、UAP组、AMI组三组与对照组相比,CRP均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用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UAP组、AMI组的CRP浓度则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组(P<0.01)。3讨论7  近年来,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细胞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反应,认为病变始于血管内皮

6、细胞受损和(或)由此引起的内皮功能不良,炎症反应作为一种代偿性反应,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意义的保护性反应,当反应过度并逐渐演变为慢性时,则形成病理性斑块。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期反应物,肝脏在受到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的刺激后合成,血液中CRP的水平在受到刺激后开始增加,其浓度几乎与炎症和组织损伤成正比,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一种新的危险因子[3]。这一点已被Sakkinen[4]等的研究证实。  本组资料显示,AMI组、UAP组及SAP组患者血清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A

7、MI组的CRP浓度则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1),从表1中显示AMI组患者中CRP浓度最高,这与国内外的研究基本一致[3,5],说明了CRP与CHD的病情发生、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同时CRP的升高也反应了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生长到破裂的全过程。并可由此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冠状动脉阻塞的危险性。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炎症机理可能是:(1)CRP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攻击复合物和终末蛋白C5b-9,造成血管内膜损伤。(2)CRP可与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8、受体结合,致淋巴细胞活化,促进淋巴因子形成,并抑制T细胞增生。CRP本身可以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6],该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启动因子,其释放的增加势必加强局部血栓形成。(3)CRP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素及白介素-67的释放[7],CRP可使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容纳的稳定性降低,导致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下降,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