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

ID:15116829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_第1页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_第2页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_第3页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_第4页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60例观察【关键词】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是酰胺类局麻药,以其毒性小、麻醉效果确切、安全范围大、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成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臂丛阻滞及颈丛阻滞麻醉中,而应用于小儿臂丛麻醉的报道较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麻醉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绍兴第二医院骨科上肢骨折患儿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10岁,平均(5.72±1.20)岁,体重12~36kg,平均(26.25±2.22)kg,

2、其中肱骨、尺挠骨折需行清创内固定术者32例,手腕、手掌、手指及其他创伤需行清创内固定术者25例,断指再植者3例。手术时间50min~4.5h,平均(2.55±0.83)h。应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ASA)标准分级为Ⅰ~Ⅱ7级,无明显心、肝、肾疾病及其他遗传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及药物过敏史,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三组性别、体重、年龄、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麻醉方法   常规术前禁食,患儿入室前肌注阿托品0.01mg/kg,咪达唑仑0.1mg/kg,氯胺酮3mg/

3、kg(总量不超过100mg)。入睡后给予持续面罩吸氧,连续监测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血压(bloodpressure,BP)、呼吸(respiratory,RR)、氧饱和度(oxy-hemoglobinsaturation,SpO2),床旁吸引器备用。Ⅰ组用0.25%罗哌卡因,Ⅱ组用0.2%罗哌卡因,Ⅲ组选用0.167%罗哌卡因,常规加1:20万肾上腺素,以0.5ml/kg选择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术中如出现哭泣或头、躯干、四肢躁动者给予氯胺酮2ml/kg体重静脉注射。三组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面罩给氧.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前(T0)

4、及手术开始后1min(T1)、10min(T2)、30min(T3)、60min(T4)、120min(T5)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SpO2、氯胺酮的用量、追加氯胺酮的间隔时间、患儿苏醒时间以及患儿苏醒期情况。7  1.4 麻醉效果分级[1]   Ⅰ级:为穿刺和手术操作无反应;Ⅱ级;为强刺激时轻微肢动,不影响手术操作;Ⅲ级:为明显肢体扭动,需约束并追加氯胺酮方能继续手术。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

5、分析(ANOVA);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儿手术开始后1、10、30、60、120minHR、MBP变化见表2。  由表2可见,三组患儿在术前MAP与HR均无明显差异,Ⅰ组、Ⅱ组40例患儿术后各时点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1、0.87、1.00、0.90、1.09,P均>0.05);而Ⅲ组臂丛阻滞患儿在T1、T2、T3各个时点MAP和HR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MAP和HR与Ⅰ组、Ⅱ组比较,7在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2、7.76、5.02、2.59,P均<

6、0.05),在T2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99、6.57、4.74、2.64,P均<0.05),在T3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08、5.38、4.58、2.23,P均<0.05);而在术后60min即T4和术后120min即T5各时点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87、0.60、1.03、0.63,P均>0.05)。  2.3 三组患儿麻醉效果,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见表3  由表3可见,Ⅰ组在氯胺酮用量和苏醒时间上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3、0.32,P均>0.05);Ⅲ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较差,与Ⅰ组、Ⅱ组相

7、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58、3.96,P均<0.05);其氯胺酮用量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36、4.80,P均<0.05);其苏醒时间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36、4.80,P均<0.05)。且术后躁动、精神症状、呕吐出现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3.02、19.80,P均<0.05)。术后24h随访病人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7  以往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一般在单纯氯胺酮麻醉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