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三维CT;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痛;护理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1]。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科对68例入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5 1.1一般资料本组共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40~85岁,平均63岁。右侧痛31例,左
2、侧痛37例,双侧痛0例。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区疼痛3例,第2支疼痛14例,第3支疼痛16例,第1、2支同时疼痛3例,第2、3支同时疼痛20例,第1、2、3支疼痛12例,病程5个月~30年,平均8年6个月。本组病例大部分均首先服用药物卡马西平等,药物疗效不佳,或药物副作用大,病人不能耐受,始行射频热凝术。合并有高血压或冠心病及其它心肺疾患的患者58例。曾行封闭治疗、神经阻滞、针灸等治疗26例,曾行开颅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效果不佳8例,开颅手术后复发7例,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5例,放疗后三叉神经痛2例,脑内肿瘤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直接要求行射频微创治疗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4例。本组病例
3、均于治疗前行CT或MRI检查明确三叉神经痛。 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于手术台,吸氧及心电监护,备负压引流装置。术前20min适当镇静,常规面部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后进行穿刺,根据三维CT图像及疼痛分布区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和进针深度,确定针尖位置无误,继之给以丙泊酚+芬太尼静推行全身麻醉,在全程心电监护下行标准射频热凝靶点毁损,温度控制在55~85℃,每次逐渐升温5~10℃,分5~8次毁损,持续时间每次60~90s,共3.5~9min。然后唤醒患者,针刺皮肤,测试患支区域的痛觉及触觉变化,直至痛觉消失,触觉迟钝或麻木,说明神经受到破坏,传导被阻断。 2护理 2.1
4、术前护理5 2.1.1心理护理由于该病病程长,甚至有误诊误治等经历。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有些患者对治疗持有一种顾虑、猜忌的态度,而多数患者对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温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不甚了解,对治疗效果往往缺乏信心,甚至会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与患者沟通。护士可通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病例或让治愈患者献身说法,使患者对该病的基本治疗过程,预后及其病情有所了解,使患者建立战胜该病的信心和决心。并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前后的治疗和护理,因此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 2.1.2术前准备详细了解病史,监测血糖、血压,完成血
5、、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术前6h禁食水,患者入室前排空膀胱。 2.2术中护理 2.2.1心理护理即将手术,患者常出现神情紧张,全身紧绷,不能确切反映局部的麻木感觉,而影响医生的定位效果,所以护士应及时安慰鼓励患者,使患者放松紧张情绪,认真回应医师提出的问题及感受以确保穿刺、定位的成功。 2.2.2协助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2L/min氧气吸入,必须做好急救药品及物品的准备,必要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 2.2.3静脉保护因麻醉用的是丙泊酚,其是一种脂肪乳化剂,对血
6、管刺激性很强[2],多选择较粗大的静脉,比如常用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5 2.3术后护理 2.3.1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嘱患者平卧6h,预防发生脑脊液皮下漏。给予心电监护及2L/min氧气吸入,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损害脑神经和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的海绵窦和颈内动脉而引起颅内血肿,如出现双侧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则提示有血肿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应用抗生素治疗3~5d,防止颅内感染。 2.3.2术后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因术中穿刺入颅,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患区疼痛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2.3.3眼角膜的观察随
7、时查看角膜反射的变化,可使用眼膏保护角膜,防止角膜炎,应注意保护眼睛,防止异物进入,该防护措施宜长期实行。 2.3.4穿刺部位的观察术后压迫止血10~20min,如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4h以内可给予局部冷疗,温度为25~35℃,时间为每次10~20min,4~6h一次。5 2.3.5加强对面、颊、口腔的术后护理有时因热凝温度或时间控制不当,在破坏三叉神经患支分布区域的痛觉的同时,导致该区域触觉减退或消失,治疗后,要防止进食过程中食物对口腔黏膜的烫伤、冻伤、咬伤等。 2.3.6出院指导因治疗后患侧面部、口腔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