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ID:15102497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_第1页
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_第2页
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_第3页
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8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组41例)、B组(无微血管病变组44例),同时测定血流变,PLT四项指标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别宽度)、PCT(血小板压积)、PLT(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A组PDW、MPV、PCT,低切、高切、血浆粘度差异有显著性改变(P<0.01),PLT聚集指数(EAI)改变明显(P<0.05)。B组MPV、PCT,低切、

2、高切、血浆粘度有显著性改变(P<0.01),PLT、PDW、EAI改变明显。A组与B组相比MPV、低切、高切、血浆粘度有显著性改变(P<0.01),EAI改变明显。结论:MPV及血流变学的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关键词】糖尿病微血管病;血流变;血小板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我们通过检测8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及血小板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别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

3、并作对比分析,以探讨其在微血管病早期防治中的意义。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2005年6月至12月在本院住院。按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既往无心、肝、肾、眼病病史。将其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41例,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5岁。B组(无微血管病)44例,男2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0.3岁。正常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9岁为体检者(无心、肝、肾、眼病、DM脑血管病变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所有

4、对象清晨空腹抽血查血常规(采用sysmex-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流变采用普利生全自动血流变仪。  1.3统计学方法各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见表1、表2。    表1三组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 略4    表2三组血流变测定结果 略    3讨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作用重要并发症之一,常常存在血流变学的改变以及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血液粘滞度增高是由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引起。其主要机制为[1]:血管内皮损伤,反复死亡再生,引起基底膜增厚,血小

5、板功能失常,对各种聚集诱导剂聚集性增强,使微血管内血流变慢,形成血栓;另一方面,糖尿病时,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活性明显降低,致糖酵解异常,红细胞供能减少,耗能增加,使血流速度更加缓慢,红细胞易于聚集,导致严重的微循环障碍[2,3]。血小板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粘附性、聚集性增强。MPV是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的标志,反映巨核细胞增生和血小板生成的参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造成巨核细胞功能紊乱,生长过快,加之膜分化障碍,产生大体积血小板。MPV越大,血小板含有越多的致密颗粒,更具活性,能释放更多的54羟

6、色胺和血栓蛋白[4],极易引起血液凝固,从而导致并发症发生。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PDW增大和PCT增加可能是大体积血小板增多的结果。本实验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相关报道相一致,并且有微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者,说明其微血管的病变影响血流速度,使其更加缓慢,更易形成血栓。另外,有微血管病变者MP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微血管病变者,这与微血栓的形成有关。微血栓的形成消耗大量血小板,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快速生成大体积血小板,其释放的5羟色胺和血栓

7、蛋白增多,促进血栓形成。因此,观察血流变学的改变及血小板参数尤其MPV值的变化对早期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胡玉章,罗成仁,严密,等.糖尿病鼠视网膜组织糖酵解状况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2):8182.  [3]SkalakR.Rheologial.aspectsofredbloodcellaggregation[J].Biorheology,1990,27(3):309310.  [4

8、]ShinozakiK,KawasakiT,KambayashiJ,etal.Anewmethodofpurificationandbioassayof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inhumanwholeblood[J].LifeSci,1994,54:42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