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研究

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研究

ID:15058481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研究_第1页
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研究_第2页
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研究_第3页
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研究_第4页
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研究  【摘要】主体间性教育观认为,现代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是现代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提出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观点,并提出主体多元条件下,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以活动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的交互式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新思路、新途径。  【关键词】主体间性思想道德教育多元主体  高职教育要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必须遵循“教育为本,德育先行

2、”的基本原则。思想道德素质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才质量标准中占据首要位置,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在社会转型和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值得深入研究。主体间性教育观,为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主体研究和多元主体条件下实现培养目标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一、教育主体说的历史沿革及比较  (一)教师主体说  该理论认为,教育三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

3、教育活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教育者改变或影响受教育者。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影响者与被影响者,是改变者与被改变者;教育者是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或客体。在这种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等弊端日显突出。  (二)学生主体说  该理论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该理论要求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教学

4、过程应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于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学生主体说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但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足够重视。  (三)双主体说  该理论认为,教育三要素为活动、活动的双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界定为交流,交流双边均是教育活动主体。该理论要求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育活动每一环节上都能体现主体性;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

5、选择者、转化者和创新与超越者。我国教育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就是双主体说,它既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重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主体”与“主导”概念内涵的重叠性,双主体地位很难同时实现,常常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凌驾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得到尊重。  (四)主体间性说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是20世纪哲学领域中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概念,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主体间性是主体间的‘互识’与‘共识’。‘互识’是指主体之

6、间是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共识’是指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所达成的相互理解,所形成的主体间的共同性和共通性。通过对共同事物达成的共识,主体才能达到深层的互识。因此,主体间的互识和共识是相互作用的。”主体间性具有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意义,是对主体性的发展和超越,涉及教育的本质。“主体间性说”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本质所在,其交互活动是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该理论要求将目光投射于师生间的交互活动,关注师生间的交互关系。  二、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主体具有多元

7、性  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具有多元性。  (一)教师和学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  基于主体间性教育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其相互间关系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据此,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理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  (二)以师傅为主的企业人员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  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类型,与普通教育相比,其教育主体多元性特征表现更为突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通过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使

8、其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必须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这使生产实践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成为必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育者的主体必然多元化。从职业教育过程看,表现为生产实践中教育主体的改变和增加,反射出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主体的多元化。从社会学观点看,高职教育是学生完成一次社会角色的转变,即从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