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ID:15056488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2009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每年均有散发病例,以下6个月发病多(11例),发病年龄9个月~6岁。分泌物培养阳性8例,血培养阳性1例,多为葡萄球菌。结论SSSS多见于婴幼儿,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及皮肤护理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关键词: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儿童;临

2、床特点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toxin,ET)导致的皮肤病[1],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疱性脓疱疮。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较大儿童及成人少见。本病起病急、进展快。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我科2009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例患儿男9例,女6例。其中3  岁4例(26.66%),平均年龄(2.25

3、±1.75)岁。有明显的诱因12例(73.3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例(33.33%),皮肤脓疱疮7例(46.67%),3例(20%)诱因不明。发病季节:1~3个月3例(20%),4~6个月1例(6.67%),7~9个月3例(20.00%),10~12个月8例(53.33%)。从发病到就诊时间:2~5d,平均3.2d。  1.2临床表现13例患儿起病时伴有发热,其中高热4例,低中热9例。所有患儿均存在严重程度不同的皮肤损害:均有口周放射状皲裂,眼部充血及黄色脓性分泌物,颈部、腋下、躯干及四肢皮肤弥漫性红斑,见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和(或)皮肤表皮剥脱,破损后的皮肤糜烂面潮红

4、,部分有渗液,类似浅Ⅱ度烫伤样改变,疼痛或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口腔黏膜无皮损。  1.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异常升高8例(61.1l%),白细胞计数最高为20×109/L;7例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3例升高,最高27.14mg/L,12例正常。两者同时增高2例。皮肤疱液或眼部分泌物培养12例,8例阳性,6例为金黄色葡菌球菌,2例大肠埃希菌;血培养15例,1例阳性,分离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余均为阴性。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检查均未见异常。  1.4诊断依据本病的诊断是根据典型的皮疹特点:口周放射状皲裂,颈部、躯干部、四肢等多部位皮肤出现迅速扩散的弥漫性红斑,

5、有触痛,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尼氏征阳性[1]。  1.5治疗与转归15例患儿均予以积极抗生素治疗,分别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等;局部治疗:皮损处均采用暴露疗法,对渗出液多的糜烂面采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待其干燥后采用百多邦外涂,皮肤有瘙痒者使用维生素E乳膏外涂;5例临床中毒症状明显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1~2mg/kg/d,3~5d。经积极治疗,15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皮肤未留疤痕及色素沉着。住院时间6~14d。  2讨论  SSSS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皮肤疾病,夏秋季节多发,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组金黄色葡

6、萄球菌。该细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表皮剥脱毒素(ET),经血液循环至全身皮肤组织,裂解细胞黏附分子桥粒核心糖蛋白,致使表皮颗粒层产生破坏,引起皮肤损害。ET是一种外毒素,很快由肾脏排泄,但婴幼儿对毒素排泄较慢,使毒素在血清中的含量升高,从而引起皮肤损伤及剥脱[1],故本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具有典型的皮肤损害表现,尤其是口周放射性皲裂,颈部、腋部、躯干及四肢弥漫性红斑伴松弛性大疱或皮肤表皮剥脱,对疾病诊断有特殊临床意义。因此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确诊比较容易。  SSSS起病急,进展快,可并发败血症、肺炎、中毒性休克等疾病,故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耐β-内酰胺

7、酶半合成青霉素是治疗SSSS的首选[2],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菌素、阿奇霉素、万古霉素等敏感药物。本组病例均使用一种抗生素,其中14例使用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美洛西林/舒巴坦)治疗,1例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其次,局部皮肤护理也非常重要。因为皮肤表皮层破坏,很容易引起其他细菌反复感染,造成病程延长。本组病例中有2例患儿曾在外院治疗,治疗无效后转入我科,入院时皮肤已有部分结痂,但仍有渗液及脓性分泌物,经去除原有痂皮及脓性分泌物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