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doc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doc

ID:15035321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1页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2页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3页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4页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摘要】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是财务会计改革发展的30年,30年中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文章通过对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演变过程的回顾,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发展阶段;回顾与展望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经了30年的时间。我国的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

2、转换。与此相适应,财务会计改革也经历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协调、趋同到等效的发展过程。作为财务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业绩评价也历经了不同的演变过程。本文从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阶段、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的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阶段    我国对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而逐渐走向成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实物量考核阶段(20世纪70年代)  此阶段属于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以实物量考核为核心。国有企业基本没有经

3、营自主权,只是作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派生机构而存在的经济单位。在此情况下,政府评价考核企业业绩采用的方法是对照指令性生产计划,以“产品产量”、“企业产值”为核心内容。这一评价方法在当时对提高企业产品生产能力、缓解物资供应紧张局面、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等方面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以实物产量为主的企业考核方式,导致国有企业严重缺乏效率,许多企业为了提高本企业的地位,扩大经营者本人的业绩,都有一种总量扩张的冲动,千方百计地争资金、争项目、争资源,不计成本、重复建设,技术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二)产值和

4、利润为主的评价阶段(20世纪80年代)  此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1979—1982年的放权让利,1983—1986年的利改税,1986—61991年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开放后的放权让利时期,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以产值和利润考核为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自主权扩大,市场化程度提高,初步拥有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地位。这一时期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管理还没有完全摈弃行政管理和计划控制,但已开始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是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单一指标考核方法已不再适应转轨过程中的国有企业管理,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开始为各方面所接受。198

5、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六部委制定了主要包括总产值和增长率、上缴利润和增长率、产值利税率和增长率、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等在内的16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作为考核企业的主要依据,同时规定从中选择10项指标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为综合记分卡,即通过报告期指标与基期指标逐一对比,判断企业经营改善、持平与退步情况,然后进行打分,计算企业经济效益的动态发展指数。这种方法避免了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并解决了从总体上评价反映经济效益的各方面因素的问题。但这种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一是没有将考核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进行划分;二

6、是只是简单地进行历史对比,容易导致“鞭打快牛”的现象,越是基础差的企业越是容易得高分。所以,这种方法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淘汰。  20世纪80年代后期,承包制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但这种尝试并没有解决国家作为所有者在充分信息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的问题,反而是企业经营者利用经营自主权不断侵犯所有者的权益。为克服承包制的弊端,1988年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曾联合发布了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资金利税率等八项考核指标,但由于没有制定综合评价方法,这8项指标并没有在企业考核

7、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因为对绝大多数实行承包制的企业主要还是考核企业承包计划的完成情况。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所采用的单纯以实现利润或上缴利税为考核内容的考核方法,客观上诱导了国有企业经营行为的短期化。企业为完成业绩即实现利润或上缴利税,不惜将大量损失和坏账长期挂账,使得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比例连年上升,经营潜亏逐年扩大。这种不健全的考核方法是导致20世纪80年代后期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包袱越背越重,不同程度地陷入经营困境的重要原因。  (三)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企业业绩评价阶段(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8、时期。此阶段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为起点,中国开始探索建立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体系。在总结了承包制的经验与教训后,中央提出要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在工业企业的考核上要淡化产量指标,强化效益指标。1992年,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